中职学校民族技艺的育人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民族技艺简介 | 第13-20页 |
一、醒狮武术 | 第13-15页 |
二、秧歌腰鼓 | 第15-16页 |
三、剪纸灯谜 | 第16-17页 |
四、书法篆刻 | 第17-18页 |
五、烙画针绣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民族技艺的育人功能概述 | 第20-29页 |
一、民族技艺的德育功能 | 第20-24页 |
(一) 中职学校德育概述 | 第20页 |
(二) 民族技艺的德育功能 | 第20-24页 |
二、民族技艺的智育功能 | 第24页 |
(一) 观察能力的培养 | 第24页 |
(二) 记忆能力的培养 | 第24页 |
(三) 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24页 |
三、民族技艺的体育功能 | 第24-26页 |
四、民族技艺的美育功能 | 第26-27页 |
(一) 书法和篆刻的美育功能 | 第26页 |
(二) 醒狮和舞龙的美育功能 | 第26-27页 |
(三) 秧歌和腰鼓的美育功能 | 第27页 |
五、民族技艺的心育功能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实现民族技艺育人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 第29-34页 |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 第29-30页 |
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 第30-31页 |
三、创设和谐宽松的传承环境 | 第31-32页 |
四、依托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舞台 | 第32-33页 |
五、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34-36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34页 |
二、主要成果 | 第34-35页 |
三、问题与反思 | 第35-36页 |
附件一 | 第36-39页 |
附件二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