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一般配合力相关性状QTL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前言 | 第7-19页 |
·植物数量性状的研究 | 第8-10页 |
·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历史 | 第9-10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0-12页 |
·遗传作图群体 | 第12-14页 |
·初级作图群体 | 第12-13页 |
·次级作图群体 | 第13-14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4-15页 |
·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配合力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田间试验 | 第20页 |
·性状考察 | 第20-21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明恢63/中国香稻重组自交系测配群体 | 第22-29页 |
·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22-23页 |
·不育系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23-28页 |
·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28-29页 |
·明恢63/B5重组自交系测配群体 | 第29-37页 |
·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29-30页 |
·不育系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30-31页 |
·恢复系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1-33页 |
·56个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 第33-37页 |
·一般配合力QTL定位 | 第37-43页 |
·高产组合选育 | 第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配合力分析及组合选育 | 第43-44页 |
·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联QTL的分析 | 第44页 |
·一般配合力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