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上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1. 导论 | 第17-4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22页 |
·问题的缘起:司法实践的反思 | 第17-19页 |
·问题的深化:立法现状的简析 | 第19-22页 |
·研究述评 | 第22-37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22-33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33-37页 |
·本文研究概况 | 第37-4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3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38-40页 |
2. 法定犯理论: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的刑法学基础 | 第40-63页 |
·法定犯与自然犯区别理论辩析 | 第40-50页 |
·国外法定犯与自然犯区别理论概览 | 第41-45页 |
·国内法定犯与自然犯区别理论概览 | 第45-47页 |
·评析 | 第47-50页 |
·法定犯的特点发现:超常性 | 第50-58页 |
·法定犯超常性之提出 | 第50-53页 |
·法定犯超常性之生成机理 | 第53-58页 |
·法定犯超常性对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的意义 | 第58-63页 |
3. 法定犯视野下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依据 | 第63-91页 |
·入罪依据的论域选择 | 第63-69页 |
·论域的概念 | 第63-64页 |
·犯罪学论域内的入罪依据 | 第64-67页 |
·刑法学论域内的入罪依据 | 第67-69页 |
·刑法学论域内入罪依据的症结与厘定 | 第69-82页 |
·入罪依据与犯罪本质 | 第69-74页 |
·入罪依据的厘定 | 第74-82页 |
·金融违法行为入罪依据之解读 | 第82-91页 |
·社会危害性的考量 | 第84-88页 |
·应受惩罚性的考量 | 第88-91页 |
4. 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的标准 | 第91-120页 |
·标准与依据之辨 | 第91-92页 |
·入罪标准的观点汇总与简要评析 | 第92-94页 |
·观点汇总 | 第92-93页 |
·简要评析 | 第93-94页 |
·金融违法行为入罪标准的提出 | 第94-96页 |
·入罪标准提出的切入点 | 第94-95页 |
·入罪标准的内涵 | 第95-96页 |
·金融违法行为入罪标准的展开 | 第96-120页 |
·保护必要性 | 第96-102页 |
·损害产生可能性 | 第102-111页 |
·行为可处理性 | 第111-114页 |
·行为处罚效率性 | 第114-117页 |
·证明可能性 | 第117-120页 |
5. 金融违法行为入罪标准应用示例 | 第120-138页 |
·骗取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之立罪检验 | 第120-123页 |
·骗取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之立法理由 | 第120-122页 |
·立法理由之保护必要性标准审视 | 第122-123页 |
·证券、期货犯罪之立罪检验 | 第123-128页 |
·证券、期货犯罪之立法理由 | 第123-125页 |
·立法理由之行为处罚效率性与证明可能性标准审视 | 第125-128页 |
·洗钱罪之立罪检验 | 第128-138页 |
·洗钱罪的立法理由 | 第128-131页 |
·立法理由之可处理性标准审视 | 第131-138页 |
6. 结语 | 第138-14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8-140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0-142页 |
·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