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光纤电压传感器误差抑制国内外的研究历程 | 第11-16页 |
1.2.1 国外光纤电压传感器误差抑制主要研究历程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光纤电压传感器误差抑制主要研究历程 | 第13-16页 |
1.3 光子晶体传感光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总体方案设计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本文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光纤电压传感器的理论研究基础 | 第20-33页 |
2.1 光纤电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模型 | 第20-28页 |
2.1.1 基于Pockels效应的光纤电压传感器 | 第20-24页 |
2.1.2 基于逆压电效应的光纤电压传感器 | 第24-28页 |
2.2 光纤电压传感器误差来源 | 第28-29页 |
2.3 误差抑制方法 | 第29-30页 |
2.3.1 特种光纤 | 第29-30页 |
2.3.2 制作工艺 | 第30页 |
2.4 光子晶体光纤的分类及其数值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4.1 光子晶体光纤的分类 | 第30-31页 |
2.4.2 光子晶体光纤数值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光纤电压传感器传感光纤误差分析 | 第33-43页 |
3.1 传感光纤不等长导致的系统误差 | 第33-37页 |
3.1.1 电压敏感机理 | 第33-35页 |
3.1.2 90°熔接点前后两段光纤不等长导致的误差 | 第35-37页 |
3.2 传感光纤热致误差理论 | 第37-39页 |
3.2.1 热膨胀效应导致的传感光纤热致误差 | 第38-39页 |
3.2.2 热光效应导致的传感光纤热致误差 | 第39页 |
3.3 温度不敏感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依据 | 第39-42页 |
3.3.1 温度不敏感光纤的设计思路 | 第39-40页 |
3.3.2 温度不敏感光纤结构的设计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新结构光子晶体光纤温度稳定性分析 | 第43-58页 |
4.1 空气孔直径d_1变化下光纤的温度特性分析 | 第43-46页 |
4.1.1 热光效应单独作用 | 第44-45页 |
4.1.2 热膨胀效应单独作用 | 第45页 |
4.1.3 两种效应共同作用 | 第45-46页 |
4.2 空气孔层数N_a变化下光纤的温度特性分析 | 第46-49页 |
4.2.1 热光效应单独作用 | 第47页 |
4.2.2 热膨胀效应单独作用 | 第47-48页 |
4.2.3 两种效应共同作用 | 第48-49页 |
4.3 空气孔间距Λ变化下的光纤温度特性分析 | 第49-51页 |
4.3.1 热光效应单独作用 | 第49-50页 |
4.3.2 热膨胀效应单独作用 | 第50-51页 |
4.3.3 两种效应共同作用 | 第51页 |
4.4 光子晶体光纤模场特性分析 | 第51-56页 |
4.4.1 五芯和六芯光子晶体光纤模场面积计算 | 第51-53页 |
4.4.2 两种不同结构的五芯光子晶体光纤 | 第53-54页 |
4.4.3 光子晶体光纤模场匹配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OVS系统热致误差抑制效果分析 | 第58-63页 |
5.1 光子晶体光纤温度稳定性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5.2 PCF误差抑制效果分析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