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案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 第17-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政府引导基金 | 第17页 |
2.1.2 引导效应 | 第17-19页 |
2.2 基于创业企业层面的政府创投引导效应研究 | 第19-20页 |
2.3 基于创投市场层面的政府创投引导效应研究 | 第20-22页 |
2.3.1 政府创投对创投市场层面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2 政府创投对创投市场层面的影响——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 | 第21页 |
2.3.3 政府创投对创投市场层面的影响——基于其他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2.4 政府创投政策效应的其他研究 | 第22-25页 |
2.4.1 政府创投对创业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2.4.2 政府创投对创业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23页 |
2.4.3 政府创投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 第23-24页 |
2.4.4 政府创投对创业企业增值服务和监督的影响研究 | 第24-25页 |
2.5 国内政府引导基金的其他研究 | 第25-27页 |
2.6 文献评述 | 第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创业企业层面的政府引导基金引导效应研究 | 第28-51页 |
3.1 样本选择 | 第28-30页 |
3.2 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30-34页 |
3.2.1 因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30-32页 |
3.2.2 控制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32-34页 |
3.2.3 自变量选取 | 第34页 |
3.3 模型设定 | 第34-35页 |
3.4 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3.4.1 创业企业的总体融资情况 | 第35-39页 |
3.4.2 创业企业融入的私人资本情况 | 第39-45页 |
3.5 内生性检验 | 第45-49页 |
3.5.1 创业企业的总体融资情况——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实证检验 | 第46-47页 |
3.5.2 创业企业融入的私人资本情况——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实证检验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基于创投市场层面的政府引导基金引导效应研究 | 第51-72页 |
4.1 样本选择 | 第51页 |
4.2 主要变量选取与描述 | 第51-54页 |
4.2.1 因变量选取 | 第51-52页 |
4.2.2 控制变量选取 | 第52-53页 |
4.2.3 自变量选取 | 第53-54页 |
4.3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取 | 第54-57页 |
4.3.1 模型设定 | 第54-55页 |
4.3.2 方法选取 | 第55-57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57-64页 |
4.4.1 创投市场的总体投资情况 | 第57-60页 |
4.4.2 创投市场的私人创投投资情况 | 第60-64页 |
4.5 内生性检验 | 第64-71页 |
4.5.1 创业市场的总体投资情况——基于差分GMM模型 | 第64-68页 |
4.5.2 创投市场的私人创投投资情况——基于差分GMM模型 | 第68-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引导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72-85页 |
5.1 区域差异变量的划分 | 第72-74页 |
5.1.1 区域的创投市场发展程度划分 | 第72-74页 |
5.1.2 区域的创新能力划分 | 第74页 |
5.2 模型设定 | 第74-75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75-84页 |
5.3.1 创投市场发展程度差异 | 第75-79页 |
5.3.2 创新能力差异 | 第79-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85-89页 |
6.1 结论 | 第85-87页 |
6.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6.1.2 主要创新点 | 第87页 |
6.1.3 研究不足 | 第8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