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氧化物组成对无机矿物聚合物强度及水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无机矿物聚合物简介第14-17页
        1.2.1 无机矿物聚合物概念第14页
        1.2.2 无机矿物聚合物的结构第14-15页
        1.2.3 无机矿物聚合物的水化机理第15-17页
        1.2.4 无机矿物聚合物的性能第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试验原料、仪器及测试方法第21-29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21-23页
        2.1.1 偏高岭土第21页
        2.1.2 粒化高炉矿渣第21-22页
        2.1.3 硅灰第22页
        2.1.4 碱性激发剂第22页
        2.1.5 其它分析纯药品第22-23页
    2.2 原料中氧化物活性测定第23-26页
        2.2.1 原料中活性SiO_2的测定第23-24页
        2.2.2 原料中活性Al_2O_3的测定第24-26页
    2.3 试验仪器设备第26页
    2.4 测试方法第26-29页
        2.4.1 力学性能测试第26页
        2.4.2 XRD分析第26-27页
        2.4.3 扫描电镜(SEM)第27页
        2.4.4 元素面扫描分析(Mapping)第27页
        2.4.5 红外光谱测定第27页
        2.4.6 TG-DSC分析第27-28页
        2.4.7 水化热的测定第28-29页
第三章 无机矿物聚合物净浆和纯凝胶的制备试验第29-39页
    3.1 无机矿物聚合物净浆的制备与强度研究第29-33页
        3.1.1 无机矿物聚合物净浆的制备方法第29-30页
        3.1.2 水玻璃模数对强度的影响第30-32页
        3.1.3 水胶比对强度的影响第32-33页
    3.2 纯凝胶的制备与结构研究第33-38页
        3.2.1 C-S-H凝胶的制备与结构分析第34-36页
        3.2.2 N-A-S-H凝胶的制备与结构分析第36-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无机矿物聚合物净浆力学性能研究第39-55页
    4.1 活性SiO_2/Al_2O_3对无机矿物聚合物净浆抗压强度的影响第39-43页
        4.1.1 低矿渣含量体系中活性SiO_2/Al_2O_3的影响第39-41页
        4.1.2 中矿渣含量体系中活性SiO_2/Al_2O_3的影响第41-42页
        4.1.3 高矿渣含量体系中活性SiO_2/Al_2O_3的影响第42-43页
    4.2 组成对无机矿物聚合物强度主导因素的影响第43-47页
        4.2.1 灰色关联度第43-44页
        4.2.2 组成与强度的灰色关联设计第44页
        4.2.3 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第44-45页
        4.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4.3 组成对无机矿物聚合物强度的影响第47-52页
        4.3.1 无机矿物聚合物的制备第47-48页
        4.3.2 Ⅰ区无机矿物聚合物强度数学模型第48-49页
        4.3.3 Ⅱ区无机矿物聚合物强度数学模型第49-50页
        4.3.4 氧化物组成对无机矿物聚合物强度的调控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五章 无机矿物聚合物水化产物研究第55-63页
    5.1 无机矿物聚合物热重分析第55-58页
        5.1.1 试样的制备第55页
        5.1.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5.2 无机矿物聚合物水化热研究第58-62页
        5.2.1 试样的制备第58页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无机矿物聚合物微观结构分析第63-75页
    6.1 FTIR分析第63-65页
    6.2 XRD分析第65-68页
    6.3 SEM、Mapping分析第68-73页
    6.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附表第83-93页
作者简介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杜仲藤中原花青素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下一篇:铁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析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