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磷、氮杂环功能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5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含磷杂环功能分子的研究进展第14-31页
        1.2.1 含磷杂环功能分子在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第14-20页
        1.2.2 含磷杂环功能分子在光伏材料中的应用第20-23页
        1.2.3 含磷杂环功能分子在荧光探针中的应用第23-26页
        1.2.4 含磷杂环功能分子在光致变色材料中的应用第26-28页
        1.2.5 含磷杂环功能分子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第28-31页
    1.3 磷、氮共掺杂功能分子的研究进展第31-36页
    1.4 小结与课题引入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二章 1,3-氮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第45-93页
    2.1 引言第45-4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6-64页
        2.2.1 1,3-氮磷杂环戊二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第46-54页
        2.2.2 1,3-氮磷杂环戊二烯的光学性质第54-57页
        2.2.3 1,3-氮磷杂环戊二烯的电化学性质第57-59页
        2.2.4 1,3-氮磷杂环戊二烯的热稳定性第59-60页
        2.2.5 1,3-氮磷杂环戊二烯在OLEDs中的应用第60-63页
        2.2.6 1,3-氮磷杂环戊二烯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第63-64页
    2.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2.4 实验部分第65-89页
        2.4.1 实验主要仪器和溶剂处理第65-66页
        2.4.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6-88页
        2.4.3 OLEDs的制作与测试第88-89页
        2.4.4 细胞成像与动物实验第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第三章 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第93-176页
    3.1 分子内芳香亲电取代合成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第93-148页
        3.1.1 本节引言第93-96页
        3.1.2 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解析第96-109页
        3.1.3 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光学性质第109-112页
        3.1.4 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电化学性质第112-117页
        3.1.5 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热稳定性第117-119页
        3.1.6 本节小结第119页
        3.1.7 实验部分第119-148页
    3.2 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在单分子器件中的应用第148-171页
        3.2.1 本节引言第148-150页
        3.2.2 含甲硫基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合成第150-151页
        3.2.3 含甲硫基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光学性质第151-155页
        3.2.4 含甲硫基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电化学性质第155-159页
        3.2.5 含甲硫基磷氮梯形并苯类分子的单分子导电性质第159-164页
        3.2.6 本节小结第164页
        3.2.7 实验部分第164-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6页
第四章 含咔唑官能团季鏻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第176-195页
    4.1 引言第176-17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177-188页
        4.2.1 咔唑?季鏻类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解析第177-180页
        4.2.2 咔唑?季鏻类分子的光学性质第180-183页
        4.2.3 咔唑?季鏻类分子的电化学性质第183-187页
        4.2.4 咔唑?季鏻类分子的热稳定性第187-188页
    4.3 本章小结第188页
    4.4 实验部分第188-193页
        4.4.1 实验主要仪器和溶剂处理第188-189页
        4.4.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89-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195页
总结第195-196页
附录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核磁图谱第196-25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55-256页
致谢第256-257页

论文共2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集诱导发光配体构筑的多功能银硫簇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香豆素和喹啉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