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基于多组分反应的多功能高分子基因/药物载体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53页
    1.1 基因治疗第17-34页
        1.1.1 基因治疗方式第17-20页
            1.1.1.1 基于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的基因治疗第17-18页
            1.1.1.2 通过反义寡核苷酸或RNAi核酸调节基因表达第18-20页
            1.1.1.3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治疗性核酸第20页
        1.1.2 基因递送的障碍第20-25页
            1.1.2.1 核酸的络合第21页
            1.1.2.2 细胞摄取第21-23页
            1.1.2.3 内涵体逃逸第23-24页
            1.1.2.4 细胞核的进入第24-25页
        1.1.3 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第25-33页
            1.1.3.1 脂质类载体第26-28页
            1.1.3.2 聚合物类载体第28-32页
            1.1.3.3 多肽类载体第32-33页
            1.1.3.4 无机材料类载体第33页
        1.1.4 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前景展望第33-34页
    1.2 多组分反应及其在聚合物合成方面的应用第34-36页
    1.3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53页
第二章 基于多组分反应合成具有内涵体逃逸功能的高分子基因载体第53-77页
    2.1 引言第53-54页
    2.2 实验部分第54-63页
        2.2.1 化学药品及试剂第54-55页
        2.2.2 细胞株第55页
        2.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55页
        2.2.4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55-60页
            2.2.4.1 正丁基异腈和正辛基异腈的合成第55-56页
            2.2.4.2 内涵体逃逸功能单体(ImBAMA和ImOAMA)的合成第56-58页
            2.2.4.3 聚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PDMAEMA)的合成第58-59页
            2.2.4.4 聚合物PDMAEMA-b-PImBAMA和PDMAEMA-b-PImOAMA的合成第59-60页
        2.2.5 单体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第60-61页
        2.2.6 单体ImBAMA和ImOAMA的酸碱滴定第61页
        2.2.7 聚合物/pD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61页
        2.2.8 凝胶电泳实验第61页
        2.2.9 溶血实验第61-62页
        2.2.10 体外转染实验第62页
        2.2.11 细胞毒性研究第62页
        2.2.12 细胞内吞实验第62-63页
        2.2.13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第6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3-72页
        2.3.1 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相关表征第63-68页
        2.3.2 聚合物溶血性能与复合物细胞毒性第68-69页
        2.3.3 复合物在细胞内转染效果评价第69-70页
        2.3.4 复合物转染效果差异性的研究探讨第70-72页
    2.4 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三章 pH响应多功能纳米粒子用于肿瘤氧化治疗与化疗协同治疗第77-103页
    3.1 引言第77-79页
    3.2 实验部分第79-86页
        3.2.1 化学药品及试剂第79-80页
        3.2.2 细胞株和小鼠第80页
        3.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80页
        3.2.4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80-83页
            3.2.4.1 前药ProCPT的合成第80-81页
            3.2.4.2 肉桂醛单体(MMSD)的合成第81-82页
            3.2.4.3 多功能嵌段共聚物(P3)和对照聚合物(P1和P2)的合成第82-83页
        3.2.5 前药ProCPT的ROS响应测试第83页
        3.2.6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量第83-84页
        3.2.7 负载ProCPT的纳米粒子(NPs)的制备第84页
        3.2.8 粒度和多分散指数(PDI)测量第84页
        3.2.9 不同pH下的肉桂醛(CA)和ProCPT释放动力学第84页
        3.2.10 细胞内ROS和CPT的产生情况第84-85页
        3.2.11 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第85页
        3.2.12 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第85页
        3.2.13 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分布第85页
        3.2.14 小鼠皮下肿瘤模型的构建第85-86页
        3.2.15 小鼠体内肿瘤及各器官中纳米粒子分布情况第86页
        3.2.16 肿瘤组织内ROS和CPT测定第86页
        3.2.17 抑瘤效果评价及组织切片的H&E染色第8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6-98页
        3.3.1 聚合物及前药的合成与表征第86-89页
        3.3.2 纳米粒子的形成与性质研究第89页
        3.3.3 肉桂醛及ProCPT的pH响应性释放第89-90页
        3.3.4 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和胞内分布情况第90-91页
        3.3.5 细胞内ROS与CPT的产生第91-93页
        3.3.6 细胞毒性评价第93-94页
        3.3.7 肿瘤靶向富集和ROS及CPT在肿瘤内的产生情况第94-96页
        3.3.8 抑瘤效果与生物安全性评价第96-98页
    3.4 小结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第四章 基于硫内酯化学模块化构建多功能高分子基因载体第103-129页
    4.1 引言第103-104页
    4.2 实验部分第104-112页
        4.2.1 化学药品及试剂第104-105页
        4.2.2 细胞株第105页
        4.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105页
        4.2.4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105-111页
            4.2.4.1 各硫内酯衍生物的合成第105-107页
            4.2.4.2 聚丙烯酰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AOEMA)的合成第107-109页
            4.2.4.3 多功能聚合物的模块化合成第109-111页
        4.2.5 聚合物/pD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111页
        4.2.6 复合物的粒径和表面电势测定第111页
        4.2.7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第111页
        4.2.8 各聚合物的细胞毒性实验第111页
        4.2.9 各复合物的细胞转染效果实验第111-112页
        4.2.10 细胞内吞实验第112页
        4.2.11 各复合物的细胞内分布实验第11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2-121页
        4.3.1 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基本表征第112-114页
        4.3.2 复合胶束的相关性质研究第114-117页
        4.3.3 基因转染效率与聚合物毒性评价第117-119页
        4.3.4 复合胶束的内吞与细胞内分布情况第119-121页
    4.4 小结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第五章 基于酶响应水凝胶的miRNA局部缓释体系用于抑制椎间盘退变第129-167页
    5.1 引言第129-131页
    5.2 实验部分第131-143页
        5.2.1 化学药品及试剂第131-132页
        5.2.2 细胞株与动物第132-133页
        5.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133页
        5.2.4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133-138页
            5.2.4.1 L-天冬氨酸-4-苄酯-N-羧基环内酸酐(BLA-NCA)的合成第133-134页
            5.2.4.2 PEG-GPLGVRG-PBLA的合成第134-136页
            5.2.4.3 PEG-GPLGVRG-PBLA-Chole的合成第136-137页
            5.2.4.4 合成PEG-GPLGVRG-PAsp(DET)-Chole (PGPC)第137-138页
        5.2.5 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138页
        5.2.6 动态光散射测试第138页
        5.2.7 miRNA/PGPC的MMP-2酶响应性去PEG化第138-139页
        5.2.8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第139页
        5.2.9 水凝胶形成和流变学测试第139页
        5.2.10 水凝胶降解第139页
        5.2.11 miRNA从水凝胶中的释放实验第139-140页
        5.2.12 细胞分离与培养第140页
        5.2.13 miRNA体外的细胞内吞第140页
        5.2.14 miR-29a体外纤维化抑制作用第140-141页
        5.2.15 体内递送分析第141页
        5.2.16 体内的纤维化抑制第141-142页
        5.2.17 提取RNA和实时RT-PCR第142页
        5.2.18 蛋白质印迹分析第142页
        5.2.19 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第142页
        5.2.20 共免疫沉淀(CoIP)实验第142-143页
        5.2.21 X射线照相分析第143页
        5.2.22 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第14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43-159页
        5.3.1 含miRNA纳米复合物水凝胶(miRNA/PGPC@HG)的制备及表征第143-146页
        5.3.2 水凝胶的降解研究第146-147页
        5.3.3 细胞内化和基因沉默评估第147-150页
        5.3.4 体内miRNA递送研究第150-152页
        5.3.5 研究miR-29a对纤维化抑制的治疗效果第152-155页
        5.3.6 探究miR-29a抑制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第155-159页
    5.4 小结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7页
全文总结第167-169页
下一步工作设想与未来展望第169-171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71-173页
致谢第173-17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75-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有机氯的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篇:镁锂电池钒氧系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