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口袋化及其应对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创新点第13-14页
2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口袋化概述第14-21页
    2.1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概念与行为类型第14-16页
        2.1.1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概念第14-15页
        2.1.2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行为类型第15-16页
    2.2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与口袋罪的关系第16-19页
        2.2.1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因袭了口袋罪基因第17-18页
        2.2.2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呈现出新的口袋化倾向第18-19页
    2.3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口袋化的危害第19-21页
        2.3.1 抵牾罪刑法定原则第19页
        2.3.2 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19页
        2.3.3 违背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第19-20页
        2.3.4 背离了刑法谦抑性精神第20-21页
3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口袋化的成因第21-30页
    3.1 规范本身层面的原因第21-25页
        3.1.1 法益设定不明第21-22页
        3.1.2 行为方式表述模糊第22页
        3.1.3 定罪标准过于宽泛第22-25页
    3.2 司法实践层面的原因第25-28页
        3.2.1 追责思路固化第25-26页
        3.2.2 秩序中心主义立场影响第26-27页
        3.2.3 法官考核指标不合理第27-28页
    3.3 历史遗留层面的原因第28-30页
        3.3.1 人权保障理念淡化第28页
        3.3.2 立法质量把控不严第28-30页
4 网络型寻衅滋事罪口袋化的应对路径第30-39页
    4.1 规范本身层面第30-35页
        4.1.1 明晰法益范畴第30-31页
        4.1.2 明确行为方式第31-33页
        4.1.3 细化定罪标准第33-35页
    4.2 司法实践层面第35-38页
        4.2.1 转变追责思路第36页
        4.2.2 摒弃秩序中心主义立场第36-37页
        4.2.3 优化法官考核指标第37-38页
    4.3 历史遗留层面第38-39页
        4.3.1 树立人权保障理念第38页
        4.3.2 严把立法质量关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下一篇:我国P2P网络借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