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林龄对中国几种典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概念、意义及背景 | 第16-19页 |
1.1.1 基本概念 | 第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1.3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2.1 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2 气候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20-23页 |
1.2.3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的综合影响 | 第23页 |
1.2.4 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第26-36页 |
2.1 数据收集与样点分布 | 第26-27页 |
2.2 立地蓄积量的计算 | 第27-28页 |
2.3 地上生物量的计算 | 第28页 |
2.4 气候因子的计算 | 第28-31页 |
2.5 林分郁闭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2.6 统计分析与误差检验 | 第32-34页 |
2.7 地上生物量与碳储量潜在格局的预测 | 第34-36页 |
第3章 气候与林龄对松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6-65页 |
3.1 样点分布与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3.2 油松林 | 第39-47页 |
3.2.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39-42页 |
3.2.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42-45页 |
3.2.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45-47页 |
3.3 马尾松林 | 第47-55页 |
3.3.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47-50页 |
3.3.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50-52页 |
3.3.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52-55页 |
3.4 松林 | 第55-63页 |
3.4.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55-58页 |
3.4.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58-60页 |
3.4.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60-63页 |
3.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气候与林龄对落叶松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65-94页 |
4.1 样点分布与研究方法 | 第65-68页 |
4.2 兴安落叶松林 | 第68-76页 |
4.2.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68-71页 |
4.2.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71-74页 |
4.2.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74-76页 |
4.3 日本落叶松林 | 第76-84页 |
4.3.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76-79页 |
4.3.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79-82页 |
4.3.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82-84页 |
4.4 落叶松林 | 第84-92页 |
4.4.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84-87页 |
4.4.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87-90页 |
4.4.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90-92页 |
4.5 小结 | 第92-94页 |
第5章 气候与林龄对栎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94-115页 |
5.1 样点分布与研究方法 | 第94-97页 |
5.2 辽东栎林 | 第97-105页 |
5.2.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97-100页 |
5.2.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100-102页 |
5.2.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102-105页 |
5.3 栎林 | 第105-113页 |
5.3.1 气候、林龄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105-107页 |
5.3.2 气候与林龄对生物量影响 | 第107-110页 |
5.3.3 生物量与碳储量的潜在格局 | 第110-113页 |
5.4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15-117页 |
第7章 问题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7.1 存在的问题 | 第117页 |
7.2 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