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关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1.1.1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 | 第10-11页 |
1.1.2 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 | 第11页 |
1.1.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 | 第11页 |
1.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方法 | 第11-15页 |
1.2.1 传统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方法 | 第12页 |
1.2.2 奥氏体不锈钢的埋弧焊(SAW) | 第12-13页 |
1.2.3 奥氏体不锈钢MAG焊 | 第13-14页 |
1.2.4 奥氏体不锈钢PAW/TIG组合焊 | 第14-15页 |
1.3 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1.3.1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应变强化原理 | 第15-16页 |
1.3.2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应变强化技术的发展 | 第16-17页 |
1.3.3 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4 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20-41页 |
2.1 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 | 第20-22页 |
2.1.1 化学成分 | 第20页 |
2.1.2 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0-21页 |
2.1.3 力学性能 | 第21-22页 |
2.1.4 金相组织 | 第22页 |
2.2 焊接材料 | 第22-24页 |
2.3 试验设备 | 第24-25页 |
2.3.1 焊接试验用设备 | 第24页 |
2.3.2 金相显微试验用设备 | 第24-25页 |
2.3.3 力学性能试验用设备 | 第25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25-39页 |
2.4.1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试验 | 第25-28页 |
2.4.1.1 奥氏体不锈钢MAG焊 | 第25-26页 |
2.4.1.2 奥氏体不锈钢PAW/TIG组合焊 | 第26-27页 |
2.4.1.3 奥氏体不锈钢SAW焊 | 第27-28页 |
2.4.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拉伸应变强化试验 | 第28-30页 |
2.4.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 | 第30-39页 |
2.4.3.1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拉伸试验 | 第30-31页 |
2.4.3.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冲击试验 | 第31-34页 |
2.4.3.3 弯曲试验 | 第34-36页 |
2.4.3.4 硬度试验 | 第36-39页 |
2.4.4 金相试验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应变强化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1-50页 |
3.1 应变强化对母材组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 应变强化前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第42-49页 |
3.2.1 奥氏体不锈钢熔化区微观组织的演变 | 第42-43页 |
3.2.2 应变强化前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SAW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第43-45页 |
3.2.3 应变强化前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MAG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第45-47页 |
3.2.4 应变强化前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P/T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应变强化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6页 |
4.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页 |
4.2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4.3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4.4 焊接接头显微硬度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应变强化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6-62页 |
5.1 焊接过程有限元模拟 | 第56-57页 |
5.1.1 有限元模型 | 第56-57页 |
5.1.2 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 | 第57页 |
5.2 GTAW焊接模拟热力学分析 | 第57-59页 |
5.2.1 热源模型 | 第57-58页 |
5.2.2 结构分析 | 第58-59页 |
5.3 焊接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3.1 焊接温度场 | 第59页 |
5.3.2 应变强化对焊接应力场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