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草地生态系统C、N、Si循环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C循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N循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Si循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C-N-Si生态化学计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选题依据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选题依据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特色与创新性 | 第16-18页 |
第2章 不同草原类型植物中C、N、Si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18-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1 样地概况 | 第18-20页 |
2.1.2 样品采集 | 第20页 |
2.1.3 样品分析 | 第20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2 结果 | 第20-22页 |
2.2.1 不同草原类型植物中C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20-21页 |
2.2.2 不同草原类型植物中N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21-22页 |
2.2.3 不同草原类型间植物Si含量分布特征 | 第22页 |
2.3 讨论 | 第22-25页 |
2.3.1 植物C-N-Si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3.2 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C、N、Si累积通量特征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8页 |
第3章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中C、N、Si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样地概况 | 第28页 |
3.1.2 样品采集 | 第28-29页 |
3.1.3 样品分析 | 第29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3.2 结果 | 第30-40页 |
3.2.1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30-32页 |
3.2.2 不同草原类型SOC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32-33页 |
3.2.3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中N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33-35页 |
3.2.4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中非结晶态硅含量变化 | 第35-37页 |
3.2.5 各环境因子与SOC、N、非结晶态硅相关性分析 | 第37-40页 |
3.3 讨论 | 第40-45页 |
3.3.1 不同草原类型对SOC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不同草原类型对土壤N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不同草原类型对土壤非结晶态硅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土壤中有机碳、N、非结晶态硅储量特征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8页 |
第4章 北方草地生态系统C-N-Si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48-5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4.1.1 样地概况 | 第48页 |
4.1.2 样品采集 | 第48页 |
4.1.3 样品分析 | 第48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4.2 结果 | 第49-53页 |
4.2.1 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C-N-Si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49-50页 |
4.2.2 北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C-N-Si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第50-53页 |
4.3 讨论 | 第53-55页 |
4.3.1 植物-土壤C、N、Si生态化学计量关系 | 第53-54页 |
4.3.2 对草地管理的意义 | 第54-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