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芸薹属作物抗根肿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1 芸薹根肿菌及根肿病 | 第11-12页 |
1.1.2 根肿菌与寄主植物分子互作研究 | 第12页 |
1.2 植物抗病反应中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2-14页 |
1.2.1 钙离子信号转导途径 | 第12页 |
1.2.2 活性氧(ROS)信号转导途径 | 第12-13页 |
1.2.3 茉莉酸/乙烯(JA/ET)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页 |
1.2.4 一氧化氮(NO)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页 |
1.2.5 异三聚体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页 |
1.2.6 水杨酸(SA)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14页 |
1.3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1 病程相关蛋白 | 第14页 |
1.3.2 病程相关蛋白的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一般特征 | 第14页 |
1.3.3 病程相关蛋白的功能 | 第14-15页 |
1.3.4 CAP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白菜病程相关基因BraCAP的克隆与功能预测 | 第16-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20页 |
2.2.1 水培和接菌 | 第16页 |
2.2.2 取样 | 第16-17页 |
2.2.3 BraCAP基因同源比对分析 | 第17页 |
2.2.4 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17页 |
2.2.5 目的基因序列的克隆与测序 | 第17-18页 |
2.2.6 荧光定量分析 | 第18-19页 |
2.2.7 BraCAP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功能的预测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2.3.1 BraCAP全长序列预测 | 第20页 |
2.3.2 BraCAP全长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20-23页 |
2.3.3 BraCAP蛋白序列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大白菜病程相关基因BraCAP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25-3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3.2.1 BraCAP的荧光定量表达模式分析 | 第25-26页 |
3.2.2 原位杂交分析 | 第26-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3.3.1 BraCAP在未接菌和接菌植株各组织中的表达 | 第30-31页 |
3.3.2 BraCAP在接菌后各个时期的表达 | 第31页 |
3.3.3 原位杂交探针标记 | 第31-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BraCAP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36-42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4.2.1 SA的提取与测定 | 第36页 |
4.2.2 荧光定量分析SA处理后BraCAP的表达 | 第36页 |
4.2.3 BraCAP拟南芥突变体的获得与筛选 | 第36-37页 |
4.2.4 拟南芥突变体抗病鉴定 | 第3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4.3.1 BraCAP基因启动子抗病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37-38页 |
4.3.2 SA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4.3.3 BraCAP在SA诱导后表达分析 | 第39页 |
4.3.4 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鉴定 | 第39-41页 |
4.3.5 拟南芥抗病鉴定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