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 提出问题 | 第12-14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概述 | 第15-23页 |
2.1 EEG原理简介 | 第15-17页 |
2.2 独立成分分析 | 第17-19页 |
2.3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19页 |
2.4 图论与复杂网络 | 第19-22页 |
2.5 脑功能网络 | 第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抑郁症患者静息态EEG功能连接分析 | 第23-45页 |
3.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23-24页 |
3.1.1 被试情况 | 第23页 |
3.1.2 EEG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第23-24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24-28页 |
3.2.1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 | 第24-25页 |
3.2.2 网络的连接强度与连接多样性 | 第25页 |
3.2.3 小世界和度分布 | 第25-28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3.3.1 阈值的选择 | 第28页 |
3.3.2 统计比较 | 第28-29页 |
3.3.3 被试年龄和抑郁量表得分与网络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29-31页 |
3.4 结果 | 第31-41页 |
3.4.1 功率谱、连接强度和连接多样性 | 第31-33页 |
3.4.2 小世界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3 网络指标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 第34-37页 |
3.4.4 度分布 | 第37-39页 |
3.4.5 网络指标以及网络指标与抑郁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39-41页 |
3.4.6 被试年龄与网络指标以及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 第41页 |
3.5 结果讨论 | 第41-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网络的鲁棒性与rich-club特性研究 | 第45-63页 |
4.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45页 |
4.2 脑功能网络的构建 | 第45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45-47页 |
4.3.1 最大连通子图、节点介数和边介数 | 第45-46页 |
4.3.2 网络弹性 | 第46页 |
4.3.3 网络的rich-club特性 | 第46-47页 |
4.4 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4.5 结果 | 第48-60页 |
4.5.1 最大连通子图与介数中心度 | 第48-49页 |
4.5.2 基于节点度的网络弹性 | 第49-51页 |
4.5.3 基于节点介数的网络弹性 | 第51-53页 |
4.5.4 基于边介数的网络弹性 | 第53-55页 |
4.5.5 网络弹性及网络完整性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 第55-56页 |
4.5.6 基于节点度、节点介数和边介数的网络弹性和网络完整性的比较 | 第56-57页 |
4.5.7 脑功能网络的rich-club特性 | 第57-59页 |
4.5.8 rich-club系数与网络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59-60页 |
4.6 结果讨论 | 第60-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
参加项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