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新型乳酸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潜在应用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20页
缩略词表第20-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45页
   ·启动子第24-30页
     ·启动子的来源第25-27页
     ·启动子的类型第27-30页
       ·NISIN诱导表达系统第27-29页
       ·其它诱导表达系统第29-30页
   ·信号肽(SIGNAL PEPTIDE,SP)第30-31页
   ·乳酸菌细胞壁锚定蛋白第31-40页
     ·与细胞膜共价结合的锚定结构域第34-36页
     ·LPXTG锚定结构域第36-37页
     ·LYSM基序第37-39页
     ·细胞表层蛋白锚定结构域第39-40页
   ·新型乳酸菌表面展示系统第40-43页
     ·乳酸乳球菌外壳-蛋白锚定系统第40-42页
     ·基于纤维小体DOCKERIN和COHESIN相互作用的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第42-43页
   ·研究内容第43-45页
第二章 高黏附乳杆菌的分离及其表面蛋白的鉴定第45-57页
   ·材料第45-48页
     ·菌株以及样品来源第45页
     ·培养基第45-46页
     ·试剂第46-48页
   ·方法第48-50页
     ·肠道乳杆菌的分离第48页
     ·乳杆菌黏附特性测定第48页
     ·表层蛋白的提取第48-49页
     ·菌株鉴定第49页
     ·表层蛋白基因克隆第49-5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50页
   ·结果第50-55页
     ·肠道乳杆菌的分离以及菌落形态第50-51页
     ·乳杆菌黏附特性的测定第51-52页
     ·乳杆菌表层蛋白分析第52页
     ·LB.CIRSPATUS K2-4-3透射电镜观察第52-53页
     ·表层蛋白基因的克隆以及序列分析第53-55页
   ·讨论第55-57页
第三章 利用S层蛋白构建乳酸菌表面展示体系及其潜在应用研究第57-81页
   ·材料第58-60页
     ·菌株以及质粒第58页
     ·培养基及试剂第58-60页
   ·方法第60-68页
     ·重组质粒构建第60-61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转化以及蛋白表达第61-62页
     ·HIS-TAG蛋白纯化方法第62-63页
     ·结合反应第63页
     ·绿色荧光蛋白的测定第63页
     ·不同处理对绿色荧光蛋白结合的影响第63-64页
     ·LCSB结合量测定第64页
     ·半乳糖苷酶展示和酶活测定第64页
     ·纤维素酶的展示和酶活测定第64-65页
     ·乳酸乳球菌感受态制备第65页
     ·NISIN诱导蛋白表达以及提取方法第65-66页
     ·WESTERN BLOT以及荧光扫描分析第66-67页
     ·免疫荧光以及SDS敏感性测定第67-68页
   ·结果第68-79页
     ·LCSB序列分析第68-69页
     ·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展示第69-70页
     ·不同化学处理对LCSB结合的影响以及结合量的测定第70-72页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以及展示第72-74页
     ·纤维素酶的表达以及结合第74-76页
     ·绿色荧光蛋白在乳球菌表面的靶向表达第76-79页
   ·讨论第79-81页
第四章 两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在乳杆菌细胞表面的展示及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第81-91页
   ·材料第81-82页
     ·菌株与培养第81-82页
     ·培养基第82页
     ·试剂第82页
   ·方法第82-85页
     ·禽流感病毒RNA提取及反转录第82页
     ·血凝素基因(HA)的克隆以及HA-LCSB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2-83页
     ·融合蛋白表达、纯化以及WESTERN BLOT第83页
     ·融合蛋白和乳杆菌的结合及检测第83-84页
     ·小鼠免疫实验第84-85页
   ·结果第85-88页
     ·HA-LCSB融合蛋白表达及WESTERN BLOT第85-86页
     ·HA在乳酸菌表面的展示第86-87页
     ·免疫荧光分析第87-88页
     ·免疫小鼠实验第88页
   ·讨论第88-91页
第五章 利用乳杆菌裂解酶的LYSM重复序列构建细胞表面展示体系及性能研究第91-107页
   ·材料第91-92页
     ·菌株及培养第91-92页
     ·培养基第92页
     ·试剂第92页
   ·方法第92-95页
     ·载体构建第92-93页
     ·融合蛋白纯化方法第93页
     ·绿色荧光蛋白检测方法第93-94页
     ·结合反应以及条件优化第94-95页
     ·半乳糖苷酶酶活测定第95页
   ·结果第95-106页
     ·LY5C序列分析第95-97页
     ·绿色荧光蛋白的表面展示第97-100页
     ·不同处理对LY5C结合的影响第100-102页
     ·结合反应条件优化第102-103页
     ·GFP-LY5C结合量第103-105页
     ·半乳糖苷酶的展示第105-106页
   ·讨论第106-107页
第六章 NISIN诱导型合成启动子库构建第107-117页
   ·材料第107-108页
     ·菌株和载体第107页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第107-108页
   ·方法第108-111页
     ·NISIN启动子的克隆以及合成突变体库的建立第108页
     ·P0和P2启动子的比较第108-109页
     ·合成启动了的筛选以及稳定性分析第109-110页
     ·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第110-111页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第111页
     ·启动子序列测定第111页
   ·结果与讨论第111-115页
     ·P0和P2启动子比较第111-112页
     ·合成启动子库构建第112-114页
     ·启动子稳定性分析第114页
     ·启动子序列分析第114-115页
   ·小结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外文写作第136-1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部分排序的基因组重组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1假单胞菌属WBC-3菌株4-硝基苯酚代谢途径中关键蛋白PnpB和PnpE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古菌嗜酸热原体F3因子作为抗癌药物筛选与设计靶点的晶体学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