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2.1 心理模拟 | 第10-15页 |
2.1.1 心理模拟模型 | 第10-12页 |
2.1.2 心理模拟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 第12-14页 |
2.1.3 心理模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 第14页 |
2.1.4 心理模拟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2.2 团队协作训练 | 第15-25页 |
2.2.1 团队训练分析 | 第17-19页 |
2.2.2 团队训练设计 | 第19页 |
2.2.3 团队训练实施 | 第19-20页 |
2.2.4 团队训练绩效度量 | 第20-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心理模拟训练方法及可视化工具的设计 | 第26-33页 |
3.1 心理模拟训练方法的设计 | 第26-30页 |
3.1.1 心理模拟概念的讲解内容 | 第26-27页 |
3.1.2 心理模拟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 第27-30页 |
3.1.3 心理模拟实际操作培训 | 第30页 |
3.2 共享心理模拟可视化工具的设计 | 第30-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33-51页 |
4.1 研究框架 | 第33-34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4.3 实验设计 | 第36-40页 |
4.3.1 自变量 | 第36-37页 |
4.3.2 因变量 | 第37-40页 |
4.4 参试者 | 第40-41页 |
4.5 假想电站系统的概述 | 第41-42页 |
4.6 实验任务 | 第42-46页 |
4.6.1 练习任务 | 第42-45页 |
4.6.2 测试任务 | 第45-46页 |
4.7 实验平台 | 第46-49页 |
4.7.1 实验场景的参数画面 | 第46-49页 |
4.7.2 数据记录方法 | 第49页 |
4.8 实验流程 | 第49-5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1-74页 |
5.1 参试者信息 | 第52-54页 |
5.2 沟通关键参数占全部关键参数百分比 | 第54-55页 |
5.3 首次推断正确假设所用的时间 | 第55-57页 |
5.4 推断假设的成功次数 | 第57-58页 |
5.5 测试任务心理模拟得分 | 第58-59页 |
5.6 诊断结果得分 | 第59-60页 |
5.7 推理过程得分 | 第60-61页 |
5.8 可能性评估得分 | 第61-62页 |
5.9 实验组练习任务心理模拟图得分与诊断绩效的相关性 | 第62-69页 |
5.9.1 与沟通关键参数占全部关键参数百分比的相关性 | 第62-63页 |
5.9.2 与首次推断正确假设所用的时间的相关性 | 第63-64页 |
5.9.3 与推断假设的成功次数的相关性 | 第64-65页 |
5.9.4 与测试任务心理模拟得分的相关性 | 第65-66页 |
5.9.5 与诊断结果得分的相关性 | 第66-67页 |
5.9.6 与推理过程得分的相关性 | 第67-68页 |
5.9.7 与可能性评估得分的相关性 | 第68-69页 |
5.10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录A 数据分析结果 | 第81-84页 |
附录A-1 沟通关键参数占全部关键参数百分比的正态性检验 | 第81页 |
附录A-2 首次推断正确假设所用的时间的正态性检验 | 第81页 |
附录A-3 推断假设的成功次数的正态性检验 | 第81页 |
附录A-4 测试任务心理模拟得分的正态性检验 | 第81-82页 |
附录A-5 诊断结果得分的正态性检验 | 第82页 |
附录A-6 推理过程得分的正态性检验 | 第82页 |
附录A-7 可能性评估得分的正态性检验 | 第82页 |
附录A-8 实验组练习任务心理模拟图得分的正态性检验 | 第82-84页 |
附录B 实验知情同意书 | 第84-85页 |
附录C 参试者培训阅读材料 | 第85-93页 |
附录D 知识测试问卷 | 第93-95页 |
附录E 参试者个人信息问卷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