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4-18页
ABSTRACT第18-22页
导论第23-46页
    一、选题缘起第23-27页
    二、选题意义第27-33页
    三、研究综述第33-43页
    四、研究方法、基本思路第43-44页
    五、创新点第44-46页
第一章 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资源第46-73页
    一、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第46-56页
        (一) 新时代第46-47页
        (二) 农民第47-51页
        (三)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第51-56页
    二、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第56-73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56-62页
        (二) 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62-69页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69-73页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第73-91页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引领第73-79页
        (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要地位第73-75页
        (二) 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第75-77页
        (三)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第77-79页
    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第79-91页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渊源和科学内涵第79-82页
        (二) 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地位和要求第82-84页
        (三)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第84-91页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新发展与新成就第91-119页
    一、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新发展第91-99页
        (一)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构成成分的多元化第91-94页
        (二)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职责的多样化第94-96页
        (三)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素质日趋优化第96-99页
    二、新时代我国农民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获得提高第99-112页
        (一) 政治信仰日趋坚定第100-103页
        (二) 经济观念不断更新第103-105页
        (三) 文化素养总体提高第105-108页
        (四) 法治观念有所加强第108-109页
        (五) 生态意识开始觉醒第109-112页
    三、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第112-119页
        (一) 在贯彻“精准扶贫”政策中培养农民“扶智、扶志”思想第112-114页
        (二) 在贯彻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中倡导农民学习科学理念第114-115页
        (三) 在贯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开展“美丽乡村”主题宣传第115-117页
        (四) 在贯彻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实现教育的方式载体创新第117-119页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观念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119-139页
    一、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观念所存在的问题第119-128页
        (一) 观念保守落后第119-121页
        (二) 宗族问题复杂第121-122页
        (三) 功利思想严重第122-125页
        (四) 宗教问题凸显第125-127页
        (五) 法治意识式微第127-128页
    二、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28-139页
        (一) 基层干部的职能失范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第128-130页
        (二) 社会转型期对农民的价值观产生复杂的影响第130-132页
        (三) 农村空心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第132-136页
        (四) 传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解决农村社区的新问题第136-137页
        (五) 网络发展及新媒体技术应用对农民具有双刃剑作用第137-139页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第139-170页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的政治观教育第139-146页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教育第140-142页
        (二)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教育第142-143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第143-145页
        (四) 新时期国情形势和农村政策教育第145-146页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教育第146-153页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第147-149页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第149-152页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第152-153页
    三、以乡规民约和公民道德教育为内容的道德观教育第153-157页
        (一) 乡村社会公德教育第154-155页
        (二) 乡村家庭美德教育第155-157页
    四、以全面依法治国和村民自治法为重点的法治观教育第157-163页
        (一)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第158-159页
        (二) 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第159-161页
        (三) 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第161-163页
    五、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解放思想为核心的发展观教育第163-170页
        (一) 绿色生态环保教育第163-165页
        (二) 集体共享协作教育第165-167页
        (三) 科技创新思维教育第167-168页
        (四) 协调持续发展教育第168-170页
第六章 加强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第170-216页
    一、明确开展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第170-180页
        (一) 强化教育主体的主导性第170-173页
        (二) 激发农民群体的主动性第173-175页
        (三) 调整教育方法的合理性第175-177页
        (四) 注重教育环境的适应性第177-179页
        (五) 构建教育机制的科学性第179-180页
    二、确保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有效第180-190页
        (一) 发挥基层单元“最后一公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180-183页
        (二) 积极引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技术和人才第183-186页
        (三) 探索新时期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功能第186-188页
        (四) 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职化制度政策第188-190页
    三、探索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第190-197页
        (一) 以在农村“一线”的实践思维代替传统经验思维第190-192页
        (二)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引导的功能第192-194页
        (三) 探索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开展教育的方式第194-197页
    四、夯实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保障第197-205页
        (一) 积极营造新时期农村本土的共同体精神文化氛围第197-200页
        (二) 运用城市的发展资源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反哺第200-201页
        (三) 加强对农村新媒体虚拟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第201-203页
        (四)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第203页
        (五) 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第203-205页
    五、构建新时代我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机制第205-216页
        (一) 物质满足和精神引领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第206-207页
        (二) 物质、人力和组织相结合的保障机制第207-209页
        (三) 规范性和引导性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第209-210页
        (四) 基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评价机制第210-213页
        (五) 党和政府统一领导、多方参与的整合机制第213-216页
结语第216-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32页
致谢第232-234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234页

论文共2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隙大小对阔叶红松林林隙微环境特征的影响
下一篇:振动环境中电连接器间歇故障机理与诊断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