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半导体光催化概述 | 第12-14页 |
1.1.1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1.2 影响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 第13-14页 |
1.1.3 光催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 Bi_4Ti_3O_(12)的概述 | 第14-19页 |
1.2.1 Bi_4Ti_3O_(12)的结构 | 第15页 |
1.2.2 Bi_4Ti_3O_(12)的性质 | 第15页 |
1.2.3 Bi_4Ti_3O_(12)的形貌及合成 | 第15-19页 |
1.2.4 Bi_4Ti_3O_(12)的改性及影响 | 第19页 |
1.3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19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超薄超大Bi_4Ti_3O_(12)纳米片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1-3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1-23页 |
2.2.1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21-22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22-23页 |
2.2.4 光电化学测试 | 第23页 |
2.2.5光催化实验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3页 |
2.3.1 XRD分析 | 第23-24页 |
2.3.2 SEM分析 | 第24-25页 |
2.3.3 TEM分析 | 第25-26页 |
2.3.4 BET分析 | 第26页 |
2.3.5 XPS分析 | 第26页 |
2.3.6 UV-vis DRS分析 | 第26-27页 |
2.3.7 光电化学分析 | 第27-29页 |
2.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2.3.9 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Ag_2S(QDs)/Bi_4Ti_3O_(12)纳米片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5-36页 |
3.2.1 制备样品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35页 |
3.2.2 Ag_2S(QDs)/Bi_4Ti_3O_(12)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35-36页 |
3.2.4 光电化学测试 | 第36页 |
3.2.5 光催化测试 | 第36页 |
3.2.6 羟基自由基(·OH)的检测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3.3.1 XRD分析 | 第36-37页 |
3.3.2 SEM、TEM分析 | 第37-39页 |
3.3.3 XPS分析 | 第39-41页 |
3.3.4 UV-vis DRS分析 | 第41页 |
3.3.5 BET分析 | 第41-42页 |
3.3.6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3.3.7 活性物种分析 | 第43-44页 |
3.3.8 电荷分离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3.3.9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Au、Ag纳米颗粒修饰Bi_4Ti_3O_(12)纳米片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60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48-50页 |
4.2.1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48-49页 |
4.2.2 Au-Ag@Bi_4Ti_3O_(12)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49页 |
4.2.4光催化实验 | 第49-50页 |
4.2.5 光电化学测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4.3.1 XRD分析 | 第50-51页 |
4.3.2 TEM分析 | 第51-52页 |
4.3.3 UV-vis DRS分析 | 第52-53页 |
4.3.4 XPS分析 | 第53-54页 |
4.3.5 FTIR分析 | 第54-55页 |
4.3.6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4.3.7 光电化学测试 | 第56-57页 |
4.3.8 PL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4.3.9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8页 |
4.3.10 Au-Ag@Bi_4Ti_3O_(12)可重复性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表面无序工程对Bi_4Ti_3O_(12)纳米片光催化活性的增强作用 | 第60-71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60-61页 |
5.2.1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60-61页 |
5.2.2 样品制备 | 第61页 |
5.2.3 样品表征 | 第61页 |
5.2.4 光电化学测试 | 第61页 |
5.2.5 光催化实验 | 第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0页 |
5.3.1 XRD分析 | 第61-63页 |
5.3.2 TEM分析 | 第63页 |
5.3.3 BET分析 | 第63-64页 |
5.3.4 UV-vis DRS分析 | 第64页 |
5.3.5 XPS分析 | 第64-65页 |
5.3.6 光电化学分析 | 第65-66页 |
5.3.7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5.3.8 光催化循环稳定性分析 | 第67-68页 |
5.3.9 活性物种分析 | 第68-69页 |
5.3.10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