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混合动力客车骨架侧碰的仿真与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3页
    1.2 汽车被动安全研究概况第13-15页
        1.2.1 汽车被动安全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2 汽车被动安全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 汽车被动安全法规第15-17页
    1.4 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国外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2 国内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概述第19-21页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法与客车侧面耐撞性分析第21-31页
    2.1 非线性有限元法基本理论第21-25页
        2.1.1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第21-22页
        2.1.2 虚功原理与有限元方程第22-23页
        2.1.3 显式时间积分与时间步长第23-24页
        2.1.4 本构关系第24页
        2.1.5 接触类型与接触算法第24-25页
        2.1.6 沙漏控制第25页
    2.2 侧面耐撞性分析第25-29页
        2.2.1 客车车身结构特点第26页
        2.2.2 客车侧面碰撞问题分析第26-27页
        2.2.3 客车碰撞方案的确定第27页
        2.2.4 混合动力客车骨架耐撞性评价方法第27-29页
    2.3 侧面碰撞分析的总体方案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建立客车有限元模型第31-44页
    3.1 混合动力客车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第31-32页
    3.2 混合动力客车骨架的有限元模型第32-37页
        3.2.1 整车骨架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2.2 模型网格的划分第33-35页
        3.2.3 模型的连接方式第35-36页
        3.2.4 材料属性的定义第36-37页
    3.3 台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3.1 撞击车辆的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8页
        3.3.2 撞击车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3.4 混合动力客车侧面碰撞碰撞模型第39-43页
        3.4.1 装配侧面碰撞模型第39-41页
        3.4.2 初始参数设定第41页
        3.4.3 求解参数设定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客车侧面碰撞安全性分析第44-61页
    4.1 混合动力客车与MPV碰撞结果分析第44-52页
        4.1.1 仿真结果的验证第44-45页
        4.1.2 车身运动与结构变形分析第45-47页
        4.1.3 车身测点速度与加速度分析第47-49页
        4.1.4 乘员舱侵入量分析第49-51页
        4.1.5 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第51-52页
    4.2 混合动力客车与大客车碰撞结果分析第52-59页
        4.2.1 仿真结果的验证第52-54页
        4.2.2 车身运动与结构变形分析第54-55页
        4.2.3 车身测点速度与加速度分析第55-57页
        4.2.4 乘员舱侵入量分析第57-58页
        4.2.5 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第58-59页
    4.3 侧面耐撞性改进措施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酸梭菌发酵配方的优化及喷雾干燥载体的筛选
下一篇:东风专用汽车公司厢式车业务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