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H2O2电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燃料电池第14-19页
        1.1.1 燃料电池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燃料电池的优点第15页
        1.1.3 燃料电池的应用第15页
        1.1.4 燃料电池应用的限制条件第15-19页
    1.2 H_2O_2基燃料电池第19-20页
    1.3 H_2O_2电还原反应第20-23页
        1.3.1 H_2O_2的电还原机理第20-21页
        1.3.2 H_2O_2阴极电还原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1.4 H_2O_2电还原催化剂第23-28页
        1.4.1 H_2O_2电还原催化剂的要求第23-24页
        1.4.2 H_2O_2电还原催化剂的分类第24-25页
        1.4.3 H_2O_2电还原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30-35页
    2.1 实验试剂与原料第30-31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1-32页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32-33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32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2-33页
        2.3.4 X射线能谱仪(EDS)第33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3页
    2.4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3-34页
        2.4.1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3-34页
        2.4.2 计时电流测试(CA)第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Pt/C@TiO_2电极催化H_2O_2电还原的性能研究第35-50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3.2.1 Ti基板的预处理第36页
        3.2.2 C@TiO2 纳米阵列基体的制备第36页
        3.2.3 Pt/C@TiO_2电极的制备第36-37页
        3.2.4 Pt/C@TiO_2电极性能测试方法及步骤第37-38页
    3.3 Pt/C@TiO_2电极的物理表征第38-41页
        3.3.1 Pt/C@TiO_2电极的物相组成分析第38页
        3.3.2 Pt/C@TiO_2电极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第38-41页
    3.4 Pt/C@TiO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1-43页
        3.4.1 影响Pt/C@TiO_2电极对H_2O_2电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因素分析第41页
        3.4.2 C@TiO2 基体和Pt/C@TiO_2电极催化活性对比第41-43页
    3.5 Pt/C@TiO_2电极上H_2O_2电还原反应第43-49页
        3.5.1 NaOH浓度对H_2O_2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第43-45页
        3.5.2 H_2O_2浓度对H_2O_2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第45-46页
        3.5.3 反应温度对H_2O_2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第46-47页
        3.5.4 电极电位对H_2O_2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第47-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Au/C@TiO_2电极催化H_2O_2电还原的性能研究第50-61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2.1 C@TiO_2纳米线基体的制备第50-51页
        4.2.2 Au/C@TiO_2电极的制备第51-52页
    4.3 Au/C@TiO_2纳米线阵列电极的物理表征第52-53页
        4.3.1 物相组成分析第52页
        4.3.2 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第52-53页
    4.4 碱性环境中Au/C@TiO_2电极上H_2O_2电还原反应第53-56页
        4.4.1 碱性环境中Au/C@TiO_2电极测试电位范围的选择第53-54页
        4.4.2 KOH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54-55页
        4.4.3 H_2O_2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55-56页
    4.5 酸性环境中Au/C@TiO2 电极上H_2O_2电还原反应第56-59页
        4.5.1 H_2SO_4 浓度对H_2O_2电还原反应的影响第56-57页
        4.5.2 H_2O_2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57-59页
    4.6 Au/C@TiO_2电极的稳定性测试第59页
    4.7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MnO_2/C@TiO_2电极催化H_2O_2电还原的性能研究第61-76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实验部分第61-62页
    5.3 MnO_2/C@TiO_2 电极的物理表征第62-67页
        5.3.1 表面形貌分析第62-64页
        5.3.2 物相组成分析第64页
        5.3.3 表面成分和元素价态分析第64-65页
        5.3.4 形貌和结构分析第65-66页
        5.3.5 表面元素组成分析第66-67页
    5.4 MnO_2/C@TiO_2电极上H_2O_2电还原反应第67-74页
        5.4.1 沉积时间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67-69页
        5.4.2 NaOH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69-70页
        5.4.3 H_2O_2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70-72页
        5.4.4 反应温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72-73页
        5.4.5 不同电极电位下电极稳定性测试第73-74页
    5.5 MnO_2/C@TiO_2电极催化H_2O_2电还原机理初探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Ni Ag@C/A电极催化H_2O_2还原的性能研究第76-92页
    6.1 引言第76页
    6.2 实验部分第76-78页
        6.2.1 A4纸的预处理第77页
        6.2.2 A4纸-8B铅笔-Ni电极的制备第77-78页
        6.2.3 A4纸-8B铅笔-Ni Ag电极的制备第78页
    6.3 NiAg@C/A电极的表征第78-82页
        6.3.1 物相组成分析第78-79页
        6.3.2 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第79-82页
    6.4 NiAg@C/A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82-84页
        6.4.1 NiAg@C/A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性能测试第82-83页
        6.4.2 C/A、Ni@C/A和 Ni Ag@C/A电极性能对比测试第83-84页
    6.5 NiAg@C/A电极上的H_2O_2电还原反应第84-90页
        6.5.1 置换时间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84-85页
        6.5.2 H_2O_2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85-86页
        6.5.3 NaOH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86-87页
        6.5.4 电极电位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87-88页
        6.5.5 反应温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88-90页
    6.6 NiAg@C/A电极催化H_2O_2电还原机理初探第90-91页
    6.7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7章 NiPt@C/A电极催化H_2O_2还原的性能研究第92-101页
    7.1 引言第92页
    7.2 实验部分第92-93页
    7.3 NiPt@C/A电极的物理表征第93-94页
        7.3.1 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第93-94页
        7.3.2 物相组成分析第94页
    7.4 NiPt@C/A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第94-95页
    7.5 NiPt@C/A电极上的H_2O_2电还原反应第95-99页
        7.5.1 置换时间对NiPt@C/A电极催化H_2O_2还原的影响第95-97页
        7.5.2 NaOH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97-98页
        7.5.3 H_2O_2浓度对H_2O_2电还原的影响第98-99页
    7.6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创新点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下一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社会网络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