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1.3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窄带电力线通信协议 | 第23-41页 |
| 2.1 PRIME协议介绍 | 第23-32页 |
| 2.1.1 概述 | 第23-24页 |
| 2.1.2 物理层相关机制 | 第24-25页 |
| 2.1.3 MAC层相关机制 | 第25-31页 |
| 2.1.4 汇聚层相关机制 | 第31-32页 |
| 2.2 G3 协议介绍 | 第32-41页 |
| 2.2.1 概述 | 第32-33页 |
| 2.2.2 物理层相关机制 | 第33-34页 |
| 2.2.3 数据链路层相关机制 | 第34-41页 |
| 第三章 PRIME和G3协议数据链路层仿真软件设计 | 第41-63页 |
| 3.1 概述 | 第41页 |
| 3.2 基础仿真平台 | 第41-48页 |
| 3.2.1 仿真平台框架 | 第41-42页 |
| 3.2.2 离散事件调度器 | 第42-44页 |
| 3.2.3 节点模块 | 第44-45页 |
| 3.2.4 队列模块 | 第45-46页 |
| 3.2.5 定时器 | 第46页 |
| 3.2.6 分布式信道标记 | 第46-48页 |
| 3.3 基础仿真平台的验证 | 第48-50页 |
| 3.3.1 仿真设计 | 第48-49页 |
| 3.3.2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3.4 PRIME协议数据链路层仿真软件设计 | 第50-58页 |
| 3.4.1 数据帧的产生和处理 | 第50-56页 |
| 3.4.2 信道规划模块 | 第56-57页 |
| 3.4.3 CSMA/CA机制实现 | 第57-58页 |
| 3.5 G3 协议数据链路层仿真软件设计 | 第58-62页 |
| 3.5.1 数据帧产生和处理 | 第59-60页 |
| 3.5.2 CSMA/CA机制实现 | 第60-61页 |
| 3.5.3 重传机制实现 | 第61-6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PRIME和G3协议仿真与分析 | 第63-93页 |
| 4.1 MAC层协议性能指标 | 第63-64页 |
| 4.2 PRIME协议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64-78页 |
| 4.2.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4-66页 |
| 4.2.2 仿真系统正确性验证 | 第66-67页 |
| 4.2.3 吞吐量分析 | 第67-74页 |
| 4.2.4 时延分析 | 第74-77页 |
| 4.2.5 信道利用率分析 | 第77-78页 |
| 4.3 G3 协议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78-87页 |
| 4.3.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78-79页 |
| 4.3.2 仿真系统正确性验证 | 第79-80页 |
| 4.3.3 吞吐量分析 | 第80-84页 |
| 4.3.4 时延分析 | 第84-86页 |
| 4.3.5 信道利用率分析 | 第86-87页 |
| 4.4 PRIME协议与G3 协议的对比分析 | 第87-91页 |
| 4.4.1 PRIME协议与G3 协议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87-88页 |
| 4.4.2 PRIME和G3 协议在自动抄表中的应用与对比 | 第88-9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作者简介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