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光学性质论文--发光学论文

白光LED用铈铽激活高效蓝、绿荧光粉发光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LED的发展历程第12-15页
    1.3 pc-wLED的技术路径第15-18页
        1.3.1 蓝光LED+黄色荧光粉(1-pc wLEDs)第15-16页
        1.3.2 蓝光LED+绿色/红色荧光粉(2-pc wLEDs)第16-17页
        1.3.3 UV LED+蓝色/绿色/红色荧光粉第17-18页
    1.4 经典石榴石结构荧光粉及商业化荧光粉现状第18-20页
        1.4.1 Ce~(3+)掺杂的石榴石荧光粉的历史及应用第18-19页
        1.4.2 商业化荧光粉现状第19-20页
    1.5 设计和开发LED用荧光粉的思路第20-24页
        1.5.1 现有结构模型中设计新型荧光粉第20-23页
        1.5.2 开发新型无机晶体结构第23-24页
        1.5.3 提高荧光粉热稳定性的方法第24页
    1.6 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可商业标准第24-25页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8页
第2章 基本理论第28-40页
    2.1 Tb~(3+)的能级结构第28-29页
    2.2 Ce~(3+)的能级结构第29页
    2.3 红移现象的来源D(A)第29-33页
        2.3.1 质心位移ε_c(A)第29-31页
        2.3.2 晶体场劈裂ε_(cfs)(A)第31-33页
    2.4 位形坐标在解释无机稀土发光材料中的应用第33-34页
    2.5 能量传递第34-37页
        2.5.1 Dexter能量传递理论第35-37页
    2.6 关于白光LED性能的主要物理参数第37-40页
第3章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0-44页
    3.1 制备LED用荧光粉的主要方法第40-42页
        3.1.1 高温固相法第40-41页
        3.1.2 溶液基的化学合成法第41-42页
    3.2 样品的表征第42-44页
        3.2.1 晶体结构的表征第42页
        3.2.2 稳态光谱第42-43页
        3.2.3 瞬态光谱第43页
        3.2.4 封装性能测试第43-44页
第4章 高效蓝色荧光粉Ba_2Lu_5B_5O_(17):Ce~(3+)的发光性能及其在白光LED中的潜在应用第44-58页
    4.1 样品的制备第45页
    4.2 晶相的鉴定与结构精修第45-48页
    4.3 发光性能第48-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高效绿色荧光粉Ba2Y5B5O17:Ce~(3+),Tb~(3+)的发光性质及热稳定分析第58-72页
    5.1 样品的制备第59页
    5.2 晶相的鉴定与结构精修第59-61页
    5.3 Ce~(3+)-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及光谱调控第61-66页
    5.4 Tb~(3+)的热稳性源于Ce~(3+)和Tb~(3+)之间存在快速能量传递过程第66-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6章 高效绿色荧光粉Ba_2Lu_5B_5O_(17):Ce~(3+),Tb~(3+)发光性质及热稳定性模型第72-84页
    6.1 样品的制备第73页
    6.2 晶相的鉴定与结构精修第73-75页
    6.3 能量传递及发光性能第75-79页
    6.4 发光的热稳定性第79-82页
    6.5 紫外基白光LED第82-83页
    6.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7章 对“Zero-thermal-quenching and photoluminescence tuning with assistance of carriers from defect cluster traps”文章的评述第84-86页
    7.1 Sr_8ZnSc(PO_4)_7:Tb~(3+)荧光粉的应用潜力第84页
    7.2 关于缺陷能级向发光中心产生能量传递的证据第84-86页
第8章 一种高效、高热稳定的绿色荧光粉Lu_2SrAl_4SiO_(12):Ce~(3+)及在全光谱白光LED中的应用第86-92页
    8.1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87-91页
    8.2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6页
    9.1 结论第92-94页
    9.2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钛矿半导体的结构和电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光刻物镜系统波像差横向剪切干涉绝对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