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4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2-37页 |
1.3.1 海上风电管理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2-26页 |
1.3.2 海上风电并网管理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6-30页 |
1.3.3 海上风电调度管理模式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30-3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7-4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第2章 海上风电并网调度管理关系及其模式架构 | 第41-62页 |
2.1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7页 |
2.1.1 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第41-42页 |
2.1.2 现有调度管理模式分析 | 第42-44页 |
2.1.3 调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7页 |
2.2 海上风电并网电力系统模型及并网方式 | 第47-49页 |
2.2.1 电力系统模型架构 | 第47-48页 |
2.2.2 并网方式 | 第48-49页 |
2.3 海上风电并网调度管理的关系模型 | 第49-59页 |
2.3.1 基于离散混合Petri网的海上风电并网调度管理流程 | 第49-53页 |
2.3.2 海上风电并网调度管理关系网络 | 第53-55页 |
2.3.3 调度与负载的关系 | 第55-56页 |
2.3.4 调度与风电接纳能力的关系 | 第56-58页 |
2.3.5 调度与预测的关系 | 第58-59页 |
2.4 海上风电并网调度管理模式总体架构 | 第59-61页 |
2.4.1 调度管理模式必要性分析 | 第59-60页 |
2.4.2 调度管理模式框架 | 第60-6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研究 | 第62-90页 |
3.1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的必要性及其对调度的影响 | 第62-65页 |
3.1.1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的必要性 | 第62-64页 |
3.1.2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对调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3.2 风速和风向与风电功率的关系分析 | 第65-71页 |
3.2.1 风速与风电功率的关系 | 第65-70页 |
3.2.2 风向与风电功率的关系 | 第70-71页 |
3.3 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选择 | 第71-82页 |
3.3.1 基于改进K近邻算法的海上风电功率预测 | 第72-74页 |
3.3.2 基于K均值聚类法的海上风电功率预测 | 第74-82页 |
3.4 两种算法的预测误差分析 | 第82-89页 |
3.4.1 仿真实例 | 第82-87页 |
3.4.2 预测误差分析 | 第87-8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模式 | 第90-120页 |
4.1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类型及特点 | 第90-92页 |
4.1.1 静态经济调度 | 第90-91页 |
4.1.2 动态经济调度 | 第91-92页 |
4.1.3 安全约束的经济调度 | 第92页 |
4.2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流程 | 第92-95页 |
4.2.1 经济调度管理目标和内容 | 第92-93页 |
4.2.2 经济调度管理流程构建 | 第93-95页 |
4.3 海上风电并网动态经济调度模型 | 第95-104页 |
4.3.1 构建目标函数 | 第95-97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97-101页 |
4.3.3 算例分析 | 第101-104页 |
4.4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模式适用条件 | 第104-105页 |
4.4.1 经济调度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 第104页 |
4.4.2 经济调度管理模式适用条件分析 | 第104-105页 |
4.5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机制 | 第105-112页 |
4.5.1 风电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 第105-109页 |
4.5.2 风电并网规模控制机制 | 第109-111页 |
4.5.3 动态调整入网定价机制 | 第111-112页 |
4.6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策略 | 第112-115页 |
4.6.1 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 | 第112-113页 |
4.6.2 降低辅助成本 | 第113-114页 |
4.6.3 提高风电功率预测水平 | 第114-115页 |
4.6.4 提高风电场电能质量 | 第115页 |
4.7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保障措施 | 第115-119页 |
4.7.1 确保海上风电利用率 | 第115-117页 |
4.7.2 构建管理创新及评价反馈体系 | 第117-118页 |
4.7.3 落实风电配额制度 | 第118-11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5章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模式 | 第120-143页 |
5.1 节能调度管理模式原则及特点 | 第120-122页 |
5.1.1 节能调度管理模式基本原则 | 第120-121页 |
5.1.2 节能调度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 第121-122页 |
5.2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流程 | 第122-124页 |
5.2.1 节能调度管理目标和内容 | 第122页 |
5.2.2 节能调度管理流程构建 | 第122-124页 |
5.3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建模 | 第124-131页 |
5.3.1 构建目标函数 | 第124-128页 |
5.3.2 约束条件 | 第128-129页 |
5.3.3 算例分析 | 第129-131页 |
5.4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模式适用条件 | 第131-133页 |
5.4.1 影响节能调度管理模式效能的因素 | 第131-132页 |
5.4.2 节能调度管理模式适用条件分析 | 第132-133页 |
5.5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机制 | 第133-136页 |
5.5.1 系统接入节点选择机制 | 第133-134页 |
5.5.2 不同类别机组协同管理机制 | 第134-135页 |
5.5.3 有序用电管理机制 | 第135-136页 |
5.6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策略 | 第136-138页 |
5.6.1 能量效益最大化 | 第136-137页 |
5.6.2 增加发电机组的调峰容量 | 第137-138页 |
5.6.3 提高风电消纳能力 | 第138页 |
5.7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保障措施 | 第138-142页 |
5.7.1 落实政府节能政策 | 第138-140页 |
5.7.2 优化电源结构 | 第140-141页 |
5.7.3 认购绿色电力证书 | 第141-14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6章 实证研究 | 第143-170页 |
6.1 IEEE118 海上风力发电并网系统选择 | 第143页 |
6.2 IEEE118 海上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简介 | 第143-150页 |
6.3 基于K均值聚类法的海上风电并网功率预测 | 第150-152页 |
6.4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模式 | 第152-157页 |
6.4.1 经济调度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验证 | 第152页 |
6.4.2 IEEE118 并网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 | 第152-155页 |
6.4.3 IEEE118 并网系统辅助成本分析 | 第155-156页 |
6.4.4 IEEE118 并网系统风电功率预测水平 | 第156-157页 |
6.5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模式 | 第157-167页 |
6.5.1 节能调度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验证 | 第157页 |
6.5.2 IEEE118 并网系统能量效益最大化 | 第157-162页 |
6.5.3 IEEE118 并网系统调峰容量分析 | 第162-163页 |
6.5.4 IEEE118 并网系统风电消纳能力 | 第163-164页 |
6.5.5 IEEE118 并网系统负载功率分析 | 第164-167页 |
6.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67-169页 |
6.6.1 海上风电并网功率预测实证结果分析 | 第167-168页 |
6.6.2 海上风电并网经济调度管理模式实证结果分析 | 第168页 |
6.6.3 海上风电并网节能调度管理模式实证结果分析 | 第168-169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结论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4-185页 |
致谢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