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0.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0.3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 第14-17页 |
| 0.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0.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0-36页 |
| 1.1 产能过剩的内涵 | 第20-23页 |
| 1.2 产能过剩的界定和测度 | 第23-27页 |
| 1.2.1 产能过剩的界定 | 第23-24页 |
| 1.2.2 产能过剩的测度 | 第24-27页 |
| 1.3 产能过剩的成因 | 第27-32页 |
| 1.3.1 产能过剩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 1.3.2 产能过剩形成的现实因素 | 第29-32页 |
| 1.4 产能过剩的治理 | 第32-35页 |
| 1.5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2章 产能过剩与生产相对过剩 | 第36-53页 |
| 2.1 产能过剩本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 | 第36-38页 |
| 2.2 生产相对过剩的成因 | 第38-49页 |
| 2.2.1 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原因 | 第38-45页 |
| 2.2.2 生产相对过剩的现实原因 | 第45-49页 |
| 2.3 生产相对过剩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 | 第49-53页 |
| 第3章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与产能过剩 | 第53-66页 |
| 3.1 关于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同理解 | 第53-55页 |
| 3.2 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与产业组织失衡导致的产能过剩 | 第55-60页 |
| 3.2.1 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产业组织失衡与产能过剩 | 第55-58页 |
| 3.2.2 过度竞争引发产能过剩的博弈分析 | 第58-60页 |
| 3.3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与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的产能过剩 | 第60-66页 |
| 3.3.1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产业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 | 第60-63页 |
| 3.3.2 以两大部类失衡为例分析产业结构失衡引发产能过剩 | 第63-66页 |
| 第4章 我国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 | 第66-77页 |
| 4.1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 第66-68页 |
| 4.2 我国产能过剩的产业组织原因分析 | 第68-72页 |
| 4.3 我国产能过剩的产业结构原因分析 | 第72-77页 |
| 第5章 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例的实证分析 | 第77-113页 |
| 5.1 辽宁产能过剩的现状及其影响 | 第77-82页 |
| 5.2 产业组织失衡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 | 第82-87页 |
| 5.3 产业结构失衡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 | 第87-90页 |
| 5.4 产能过剩的结构性根源 | 第90-113页 |
| 第6章 政策含义、政策实践及政策建议 | 第113-123页 |
| 6.1 产能过剩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政策含义 | 第113-114页 |
| 6.2 我国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实践 | 第114-117页 |
| 6.3 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 第117-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5页 |
| 致谢 | 第135-13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