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7-34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34-5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生成的历史背景 | 第34-36页 |
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 第34-35页 |
二、日趋紧张的雇佣关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36-46页 |
一、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代分工思想 | 第36-39页 |
二、以斯密为代表的近代分工思想 | 第39-44页 |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劳动分工理论 | 第44-46页 |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发展轨迹 | 第46-57页 |
一、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萌芽 | 第47-48页 |
二、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最初表述 | 第48-50页 |
三、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形成 | 第50-52页 |
四、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丰富 | 第52-54页 |
五、《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劳动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致思逻辑 | 第58-87页 |
第一节 异化视阈内的劳动分工 | 第58-63页 |
一、异化劳动的根源探索中发现分工 | 第59-61页 |
二、基于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分工的本质的阐释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的逻辑建构 | 第63-70页 |
一、批判的分工逻辑:分工的资本主义批判话语 | 第65-66页 |
二、生产的分工逻辑:从共同活动的方式看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66-68页 |
三、分工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 第68-70页 |
第三节 生产逻辑向资本逻辑的转变 | 第70-75页 |
一、《哲学的贫困》:劳动分工历史性视角的出现 | 第70-72页 |
二、劳动分工理论与资本逻辑的生成 | 第72-75页 |
第四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逻辑旨归:实现共产主义 | 第75-85页 |
一、历史之谜的解答 | 第75-80页 |
二、“消灭分工”的真实含义 | 第80-84页 |
三、消灭分工的现实路径 | 第84-85页 |
本章小节 | 第85-87页 |
第三章 劳动分工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 | 第87-129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界定 | 第87-96页 |
一、分工的内涵 | 第87-90页 |
二、分工是私有制的同义表达 | 第90-92页 |
三、分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 | 第92-96页 |
第二节 分工的类型 | 第96-102页 |
一、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 | 第97页 |
二、一般分工、特殊分工、个别分工 | 第97-98页 |
三、旧式分工和新式分工 | 第98-100页 |
四、自然分工、自发分工、自觉分工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 | 第102-112页 |
一、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 第102-103页 |
二、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 第103-106页 |
三、劳动分工与唯物史观基本范畴 | 第106-112页 |
第四节 马克思的劳动分工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地位 | 第112-122页 |
一、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第112-115页 |
二、资本主义分工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第115-122页 |
第五节 劳动分工与人类解放 | 第122-127页 |
一、人类解放的必然性 | 第122-125页 |
二、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条件 | 第125-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四章 后现代视域下沃勒斯坦对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发展 | 第129-151页 |
第一节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130-143页 |
一、沃勒斯坦简介 | 第130-131页 |
二、沃勒斯坦世界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31-143页 |
第二节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 第143-146页 |
一、欧洲中心主义的困境 | 第144-145页 |
二、消极悲观主义的历史困境与历史虚无主义 | 第145-146页 |
第三节 沃勒斯坦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 | 第146-150页 |
一、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 | 第146-147页 |
二、关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分析单位的继承 | 第147-148页 |
三、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的继承 | 第148-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五章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启示 | 第151-17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理论意义 | 第151-156页 |
一、基于现实的人的生产劳动对劳动分工问题的分析 | 第151-153页 |
二、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劳动分工在历史中的作用 | 第153-156页 |
第二节 从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 第156-162页 |
一、资本逻辑下的劳动分工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 | 第156-159页 |
二、生产逻辑的劳动分工与“一带一路”新型经济全球化 | 第159-16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对中国分工发展的启示 | 第162-174页 |
一、对中国的社会分工的历史回顾和现实考察 | 第163-170页 |
二、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 第170-171页 |
三、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171-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6页 |
结语 | 第176-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