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45页 |
1.1 核聚变能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2 托卡马克 | 第20-31页 |
1.2.1 托卡马克磁约束位形 | 第24-27页 |
1.2.2 环形等离子体中的粒子运动 | 第27-30页 |
1.2.3 等离子体的平衡和不稳定性 | 第30-31页 |
1.3 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线性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1.3.1 简正模分析法 | 第31-32页 |
1.3.2 能量原理法 | 第32-33页 |
1.4 两种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 | 第33-39页 |
1.4.1 外扭曲模 | 第34-36页 |
1.4.2 电阻壁模 | 第36-39页 |
1.5 负三角形变等离子体位形 | 第39-43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43-45页 |
2 MARS-~*程序及其模型简介 | 第45-57页 |
2.1 MARS程序磁流体模型简述 | 第45-49页 |
2.1.1 等离子体区域 | 第45-48页 |
2.1.2 真空与导体壁 | 第48-49页 |
2.2 MARS-F程序反馈控制模型简述 | 第49-50页 |
2.3 MARS-K程序动理学模型简述 | 第50-54页 |
2.4 MARS-Q程序准线性说明 | 第54-55页 |
2.5 MARS-~*程序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3 托卡马克中正负三角形变等离子体位形对外扭曲模稳定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 第57-76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平衡位形说明 | 第58-61页 |
3.3 理想壁对理想外扭曲模稳定性的作用 | 第61-64页 |
3.4 动理学效应和等离子体旋转对理想外扭曲模稳定性的作用 | 第64-73页 |
3.5 动理学效应对电阻壁模稳定性的作用 | 第73-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反馈对负三角形变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理想外扭曲模和电阻壁模影响的数值研究 | 第76-93页 |
4.1 引言 | 第76-78页 |
4.2 平衡位形及反馈线圈几何位形说明 | 第78-81页 |
4.3 理想外扭曲模的反馈稳定作用 | 第81-87页 |
4.4 电阻壁模的反馈稳定作用 | 第87-92页 |
4.4.1 单排主动线圈对电阻壁模的控制 | 第87-88页 |
4.4.2 双排主动线圈对电阻壁模的控制 | 第88-89页 |
4.4.3 主动线圈径向位置对电阻壁模的影响 | 第89-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5 解析研究反馈对负三角形变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电阻壁模的影响 | 第93-103页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5.2 单极点模型下主动线圈反馈增益相位对电阻壁模的作用 | 第94-96页 |
5.3 多模式圆柱模型下主动线圈通过传感器径向位置时闭环增长率的跳变 | 第96-10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6 研究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103-106页 |
6.1 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创新点 | 第104-105页 |
6.3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附录A MARS-K中扰动压强张量分析 | 第114-116页 |
附录B 磁阱与磁力线曲率的关系 | 第116-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