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1页 |
第一章 审判中心主义与诉侦机关的关系 | 第11-14页 |
第一节 审判中心主义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审判中心主义语境下诉侦关系重构必要性 | 第12页 |
第三节 侦查、起诉阶段理应成为审判中心语境的合理外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审判中心主义语境下诉侦关系的应然要求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检察引导侦查是我国诉侦关系的体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文本发展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实践发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现行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下诉侦关系问题凸显 | 第19-22页 |
第一节 诉侦机关扭曲立法目的,二者关系出现异化现象 | 第19页 |
第二节 检察机关失位,法律监督职能未能落到实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侦查活动质量普遍不高,检察机关败诉风险增大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诉侦机关权责不等,侦查机关缺动力支持起诉 | 第21-22页 |
第五节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过于笼统,司法实践缺乏可操作性 | 第22页 |
第四章 诉侦关系比较研究 | 第22-26页 |
第一节 诉侦一体模式 | 第23-24页 |
一、德国诉侦关系 | 第23-24页 |
二、日本诉侦关系 | 第24页 |
第二节 诉侦分立模式 | 第24-25页 |
一、美国诉侦关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检察引导侦查已然成为诉侦关系发展的趋势 | 第25-26页 |
第五章 诉侦关系的中国化探索 | 第26-28页 |
第一节 诉侦一体非重构诉侦关系的最优选择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强化法律监督为重构诉侦关系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 | 第27-28页 |
第六章 审判中心语境下诉侦关系重构的设想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我国诉侦关系的两条“红线”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坚持完善侦查阶段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一举多得 | 第29-32页 |
一、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符合权力结构模式及刑事诉讼规律 | 第29-30页 |
二、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积极效应 | 第30页 |
三、积极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制度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检察机关统一审批审前行为,推进逮捕诉讼化转型 | 第32-34页 |
第四节 赋予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侦查机关的个案指挥权 | 第34-35页 |
第五节 侦查阶段密切诉侦机关交流制度 | 第35-36页 |
一、建立诉侦机关监督引导对口机制 | 第35页 |
二、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互派人员交流 | 第35页 |
三、诉侦机关应该主动开展密切交流活动 | 第35-36页 |
四、积极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 | 第36页 |
第七章 检察机关引导监察机关调查制度探索 | 第36-41页 |
第一节 对监察机关调查权与刑事诉讼法侦查权的反思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检察机关引导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案件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检察机关引导监察机关调查职务犯罪案件制度的构建 | 第38-41页 |
一、《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问题亟待重视解决 | 第38-39页 |
二、检察引导监察调查职务犯罪案件制度的具体规定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