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ne-Fanny油田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与构型建模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沉积相理论及分析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4 构型建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0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 2.2 构造特征及演化 | 第17-19页 | 
| 2.3 地层及沉积特征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20-32页 | 
| 3.1 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20-31页 | 
| 3.1.1 层序界面的特征 | 第20-22页 | 
| 3.1.2 地层层序划分方案 | 第22页 | 
| 3.1.3 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第22-25页 | 
| 3.1.4 连井层序地层对比 | 第25-31页 | 
| 3.2 层序地层特征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沉积相研究 | 第32-49页 | 
| 4.1 物源方向研究 | 第32-33页 | 
| 4.2 沉积相标志研究 | 第33-36页 | 
| 4.2.1 岩石学特征 | 第33-34页 | 
| 4.2.2 岩心标志 | 第34-35页 | 
| 4.2.3 测井相标志 | 第35-36页 | 
| 4.3 单井相分析 | 第36-39页 | 
| 4.4 沉积微相特征 | 第39-42页 | 
| 4.4.1 潮汐砂坝沉积微相特征 | 第39-40页 | 
| 4.4.2 潮汐砂坪沉积微相特征 | 第40-41页 | 
| 4.4.3 混合坪沉积沉积微相特征 | 第41页 | 
| 4.4.4 潮汐水道沉积微相特征 | 第41-42页 | 
| 4.4.5 陆棚相沉积相特征 | 第42页 | 
| 4.5 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 | 第42-47页 | 
| 4.5.1 沉积相剖面演化特征分析 | 第43-45页 | 
| 4.5.2 沉积相微平面展布特征 | 第45-47页 | 
| 4.6 沉积相模式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构型建模研究 | 第49-78页 | 
| 5.1 储层构造模型研究 | 第49-52页 | 
| 5.2 储层构型模型研究 | 第52-68页 | 
| 5.2.1 构型单元叠置方式与成因机制 | 第52-54页 | 
| 5.2.2 单井构型界面识别特征 | 第54-55页 | 
| 5.2.3 构型连井剖面特征 | 第55-67页 | 
| 5.2.4 构型单元几何特征 | 第67-68页 | 
| 5.3 储层地质属性模型研究 | 第68-78页 | 
| 5.3.1 储层地质建模的基本步骤及方法的选择 | 第68-69页 | 
| 5.3.2 储层属性模型的建立 | 第69-75页 | 
| 5.3.3 属性模型与构型模型的关系 | 第75-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