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及储气能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8页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9页
        1.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泥页岩与页岩气第10-11页
        1.2.2 泥页岩构造变形第11-13页
        1.2.3 泥页岩孔隙结构与表征第13-14页
        1.2.4 泥页岩储气能力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页
    1.4 主要工作量与结果认识第16-18页
        1.4.1 完成的工作量第16-17页
        1.4.2 取得的结果认识第17-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样品采集第18-21页
    2.1 川东北城口地区地理背景第18页
    2.2 川东北城口地区地质概况第18-20页
        2.2.1 构造特征第18-19页
        2.2.2 地层特征第19-20页
    2.3 样品采集第20-21页
第三章 泥页岩宏微观变形特征第21-27页
    3.1 泥页岩宏观变形特征第21-24页
    3.2 泥页岩微观变形特征第24-27页
第四章 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第27-53页
    4.1 泥页岩孔隙分类第27-28页
    4.2 扫描电镜测试第28页
    4.3 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第28-42页
        4.3.1 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原理第28-30页
        4.3.2 吸附等温线类型第30-33页
        4.3.3 孔隙参数计算常用的理论模型第33-35页
        4.3.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35-42页
    4.4 高压压汞实验第42-47页
        4.4.1 压汞实验原理第42-44页
        4.4.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44-47页
    4.5 核磁共振实验第47-50页
        4.5.1 核磁共振实验原理第47-48页
        4.5.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48-50页
    4.6 泥页岩微纳米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第50-53页
第五章 泥页岩储气能力研究第53-71页
    5.1 页岩气赋存状态第53页
    5.2 泥页岩含气量测定第53-60页
        5.2.1 直接法第54页
        5.2.2 间接法第54-60页
    5.3 泥页岩含气性影响因素第60-71页
        5.3.1 有机质第60-62页
        5.3.2 矿物成分第62-63页
        5.3.3 孔隙结构第63-65页
        5.3.4 温度和压力第65-66页
        5.3.5 湿度第66-67页
        5.3.6 构造变形第67-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深部储层的叠前地震反演与流体识别
下一篇:Dorine-Fanny油田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与构型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