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7-19页 |
1 绪论 | 第19-37页 |
1.1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 第19-21页 |
1.2 LTE系统UE开机/苏醒过程概述 | 第21-23页 |
1.3 LTE系统时频资源概述 | 第23-26页 |
1.3.1 系统识别过程中的信号的时频资源 | 第25页 |
1.3.2 随机接入信号时频资源 | 第25-26页 |
1.3.3 下行控制信号时频资源 | 第26页 |
1.4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4页 |
1.5.1 ZC序列的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5.2 LTE随机接入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34-37页 |
2 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信号分析 | 第37-55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随机接入过程 | 第37-42页 |
2.2.1 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 第38页 |
2.2.2 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 第38-39页 |
2.2.3 发送冲突解决标识 | 第39-41页 |
2.2.4 接收冲突解决标识 | 第41页 |
2.2.5 随机接入过程小结 | 第41-42页 |
2.3 随机接入信号结构 | 第42-43页 |
2.3.1 频域结构 | 第42页 |
2.3.2 时域结构 | 第42-43页 |
2.4 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 第43-45页 |
2.5 随机接入信号的接收 | 第45-51页 |
2.5.1 接收端接收信号 | 第45-47页 |
2.5.2 随机接入信号序列之间的最小移位间隔要求 | 第47-48页 |
2.5.3 接收信号相关处理 | 第48-51页 |
2.6 频偏存在时的相关值分析 | 第51-5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3 频偏存在时随机接入信号干扰性能研究 | 第55-77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模型简化 | 第55-56页 |
3.3 临界频偏和序列集合谱 | 第56-60页 |
3.3.1 临界频偏 | 第56-58页 |
3.3.2 序列集合谱 | 第58-60页 |
3.4 序列集合干扰情况分析 | 第60-66页 |
3.4.1 平均干扰 | 第61-63页 |
3.4.2 最大平均干扰 | 第63-66页 |
3.5 理论和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76页 |
3.5.1 示例分析 | 第66-72页 |
3.5.2 不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干扰性能比较分析 | 第72-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4 频偏存在时随机接入信号定时性能分析 | 第77-101页 |
4.1 引言 | 第77页 |
4.2 模型简化 | 第77-79页 |
4.3 定时错误概率理论分析 | 第79-82页 |
4.4 定时谱 | 第82-84页 |
4.5 理论和仿真结果分析 | 第84-99页 |
4.5.1 临界频偏和相关值 | 第84-86页 |
4.5.2 定时谱和定时检测性能 | 第86-9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5 随机接入信号序列集合优选 | 第101-126页 |
5.1 引言 | 第101页 |
5.2 根值优选 | 第101-105页 |
5.3 集合序列优选 | 第105-117页 |
5.3.1 定时检测窗口存在下的序列集合谱 | 第107-110页 |
5.3.2 集合中的序列(循环移位)优选 | 第110-117页 |
5.4 序列集合优选过程小结 | 第117-119页 |
5.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9-12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6.1 本文研究成果与总结 | 第126-128页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附录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