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美俄核裁军谈判的结构分析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核裁军谈判的结构 | 第13-17页 |
一、谈判的结构 | 第13-15页 |
二、核谈判的特殊性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美俄谈判前的核力量对比 | 第17-19页 |
一、美俄核武库对比 | 第17-18页 |
二、美俄核武器的部署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美俄核谈判的主要阶段 | 第19-25页 |
一、美俄开启核谈判 | 第19-20页 |
二、START-I 到期前谈判未果 | 第20-21页 |
三、重启谈判至签订新条约 | 第21-23页 |
四、美俄批约过程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美俄核裁军谈判动因分析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国际核裁军形势的推动 | 第25-28页 |
一、世界范围“无核运动”的重新兴起 | 第25-27页 |
二、大国核安全合作力度加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美俄国内因素的推动 | 第28-31页 |
一、奥巴马政府的积极作为 | 第28-29页 |
二、俄罗斯的积极回应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美俄积极互动促进合作 | 第31-35页 |
一、美俄核裁军谈判的历史延续性 | 第31页 |
二、美俄高层对话机制的改善 | 第31-32页 |
三、美俄深化民用核能合作 | 第32-33页 |
四、美俄在地区问题中的合作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美俄核裁军谈判的分歧与博弈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关于削减模式及核查问题 | 第35-38页 |
一、关于削减模式的分歧与博弈 | 第35-37页 |
二、关于核查问题的分歧与博弈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关于导弹防御及未来削减核武器问题 | 第38-41页 |
一、关于导弹防御问题的分歧与博弈 | 第38-39页 |
二、关于未来削减战术核武器的分歧与博弈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美俄核裁军的影响 | 第41-45页 |
第一节 对美俄两国及双边关系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一、对美俄两国的影响 | 第41-42页 |
二、对美俄关系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对国际军控进程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一、推动国际核裁军进程 | 第43页 |
二、加强核不扩散机制与核安全机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一、美俄核裁军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二、美俄核裁军前景分析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