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国家对“三农”的政策 | 第11页 |
1.1.2 休闲农业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归纳法 | 第14-15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1.4.3 实证研究法 | 第15页 |
1.4.4 多学科交叉法 | 第15页 |
1.5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5.1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发展综述 | 第19-35页 |
2.1 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19-20页 |
2.1.1 休闲农业 | 第19页 |
2.1.2 乡村旅游 | 第19页 |
2.1.3 城郊地带 | 第19-20页 |
2.1.4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旅游 | 第20页 |
2.2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支撑 | 第20-22页 |
2.2.1 风景园林学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1页 |
2.2.3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 第21页 |
2.2.4 旅游规划理论 | 第21页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6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2页 |
2.2.7 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22页 |
2.3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设计概述 | 第22-29页 |
2.3.1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内容、特征和项目类型 | 第22-25页 |
2.3.2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 第25-27页 |
2.3.3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设计程序 | 第27页 |
2.3.4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设计要点 | 第27-29页 |
2.4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概述 | 第29-33页 |
2.4.1 发达国家及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2.4.2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2.4.3 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31-33页 |
2.5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的基本功能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 第35-45页 |
3.1 浙江省磐安县城郊休闲农业规划发展案例 | 第35-37页 |
3.1.1 项目概况 | 第35页 |
3.1.2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规划特色 | 第35-37页 |
3.1.3 案例经验 | 第37页 |
3.2 陕西省凤县休闲农业规划发展案例 | 第37-39页 |
3.2.1 项目概况 | 第37-38页 |
3.2.2 城郊地带休闲农业特色 | 第38页 |
3.2.3 案例经验 | 第38-39页 |
3.3 长春城郊地带休闲农业规划发展案例 | 第39-41页 |
3.3.1 项目概况 | 第39页 |
3.3.2 长春城郊地带休闲农业特色 | 第39-41页 |
3.3.3 案例经验 | 第41页 |
3.4 福建省尤溪县城郊休闲农业规划发展案例 | 第41-44页 |
3.4.1 项目概况 | 第41-42页 |
3.4.2 尤溪县休闲农业特色 | 第42-44页 |
3.4.3 案例经验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金乡县城郊地带休闲农业整体规划研究 | 第45-87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45-50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45-46页 |
4.1.2 交通分析 | 第46-47页 |
4.1.3 自然资源分析 | 第47-48页 |
4.1.4 农业产业现状 | 第48-49页 |
4.1.5 发展优劣势分析 | 第49-50页 |
4.2 总体规划 | 第50-57页 |
4.2.1 规划原则和依据 | 第50-52页 |
4.2.2 规划理念 | 第52页 |
4.2.3 规划定位 | 第52-55页 |
4.2.4 空间规划布局 | 第55-57页 |
4.3 专项规划 | 第57-63页 |
4.3.1 道路交通规划 | 第57-58页 |
4.3.2 水系规划 | 第58-59页 |
4.3.3 产业发展规划 | 第59-60页 |
4.3.4 旅游规划 | 第60-62页 |
4.3.5 生态保障措施 | 第62-63页 |
4.4 分区设计 | 第63-78页 |
4.4.1 综合服务中心 | 第63-65页 |
4.4.2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 | 第65-66页 |
4.4.3 金平湖养生休闲度假村 | 第66-67页 |
4.4.4 大蒜文化产业园 | 第67-68页 |
4.4.5 金南采摘园 | 第68-69页 |
4.4.6 葡萄庄园 | 第69-70页 |
4.4.7 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园 | 第70-71页 |
4.4.8 农耕文化体验园 | 第71-73页 |
4.4.9 森林氧吧 | 第73页 |
4.4.10 循环农业示范园 | 第73-74页 |
4.4.11 鱼山植物园 | 第74-75页 |
4.4.12 金水湖景区 | 第75-77页 |
4.4.13 环城绿道系统 | 第77-78页 |
4.5 专项设计 | 第78-85页 |
4.5.1 旅游形象标志设计 | 第78-79页 |
4.5.2 创意小品设计 | 第79-80页 |
4.5.3 公共空间绿化设计 | 第80-81页 |
4.5.4 绿道驿站设计 | 第81-82页 |
4.5.5 建筑及周边环境整治 | 第82-84页 |
4.5.6 公共厕所设计 | 第84-85页 |
4.6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第85-87页 |
4.6.1 组织保障 | 第85页 |
4.6.2 政策保障 | 第85页 |
4.6.3 资金保障 | 第85页 |
4.6.4 人才保障 | 第85-87页 |
第五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5.1 结论 | 第87页 |
5.2 讨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