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微流控液滴操控与进样技术研究及其生物分析应用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4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微流控芯片简介第15-19页
        1.2.1 微流控芯片加工第15-17页
        1.2.2 微流控芯片的特点及应用第17-19页
    1.3 液滴微流控简介第19-33页
        1.3.1 液滴微流控芯片及液滴微流控的特点第19-20页
        1.3.2 液滴的生成及操控第20-28页
            1.3.2.1 液滴的生成第20-24页
            1.3.2.2 液滴的操控第24-28页
        1.3.3 液滴微流控生物分析应用第28-33页
            1.3.3.1 单细胞分析第28-30页
            1.3.3.2 酶分析第30-31页
            1.3.3.3 蛋白质分析第31-32页
            1.3.3.4 核酸分析第32-33页
    1.4 纳米生物传感器简介第33页
    1.5 基于荧光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第33-39页
        1.5.1 基于DNA功能化金纳米团簇的生物传感器第34页
        1.5.2 基于DNA功能化银纳米团簇的生物传感器第34-37页
        1.5.3 基于DNA功能化铜纳米颗粒的生物传感器第37-39页
    1.6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及主要工作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54页
第二章 流水线式液滴组装用于多目标DNA检测第54-67页
    2.1 引言第54页
    2.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54-55页
        2.2.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及液滴操控第55-56页
        2.2.3 多种目标DNA检测第5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6-64页
        2.3.1 流水线式液滴组装的可行性考察第56-57页
        2.3.2 流水线式液滴组装的精确性考察第57-59页
        2.3.3 多个目标DNA检测的原理及可行性第59-60页
        2.3.4 DNA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第60-63页
        2.3.5 复杂环境中的干扰分析第63-64页
    2.4 小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三章 接触式液滴给料技术及其液滴生物传感研究第67-81页
    3.1 引言第67页
    3.2 实验部分第67-70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68页
        3.2.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及接触式液滴给料操作第68-69页
        3.2.3 DNA的检测第69页
        3.2.4 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第69-70页
        3.2.5 Hg~(2+)的检测第7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0-78页
        3.3.1 接触式液滴给料的可行性及操作条件优化第70-72页
        3.3.2 dsDNA的检测第72-73页
        3.3.3 ssDNA的检测第73-75页
        3.3.4 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第75-76页
        3.3.5 Hg~(2+)的检测第76-78页
    3.4 小结第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第四章 基于正压驱动储液进样的高通量液滴分析及多目标DNA检测第81-96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4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82页
        4.2.2 微流控芯片及相关仪器第82-83页
        4.2.3 PDMS适配接头的制作第83页
        4.2.4 液滴芯片中的浓度梯度生成第83-84页
        4.2.5 液滴筛选第84页
        4.2.6 多目标DNA检测第8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4-93页
        4.3.1 正压驱动储液进样技术的建立第84-87页
        4.3.2 液滴浓度梯度生成及荧光编码第87-89页
        4.3.3 钌(Ⅱ)配合物猝灭量子点荧光及液滴筛选第89-91页
        4.3.4 多元DNA的检测第91-93页
        4.3.5 DNA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第93页
    4.4 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五章 基于DNA功能化铜纳米颗粒的复合试剂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第96-111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实验部分第97-99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97页
        5.2.2 复合试剂的制备及H_2O_2检测第97-98页
        5.2.3 葡萄糖的检测第98页
        5.2.4 胆固醇分析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分析第98页
        5.2.5 实际样品分析第98-9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9-108页
        5.3.1 复合试剂的提出第99-100页
        5.3.2 CuNPs与SGI的作用第100-102页
        5.3.3 CuNPs与H_2O_2的反应第102-103页
        5.3.4 H_2O_2的检测第103-104页
        5.3.5 葡萄糖的检测第104-106页
        5.3.6 复合试剂应用拓展第106-107页
        5.3.7 实际样品分析第107-108页
    5.4 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第六章 基于自组装哑铃型DNA的ATP检测及其在液滴微流控分析中的应用第111-133页
    6.1 引言第111页
    6.2 实验部分第111-115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112-113页
        6.2.2 哑铃型DNA自组装第113页
        6.2.3 银纳米团簇和铜纳米颗粒的制备第113页
        6.2.4 ATP的检测第113-114页
        6.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114页
        6.2.6 细胞ATP分析第114页
        6.2.7 DNA的检测第114-115页
        6.2.8 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第115页
        6.2.9 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ATP检测第11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9页
        6.3.1 DNA自组装多功能模板的筛选第115-117页
        6.3.2 银纳米团簇和铜纳米颗粒的表征第117-118页
        6.3.3 ATP检测的原理及可行性第118-120页
        6.3.4 ATP检测条件优化第120-121页
        6.3.5 ATP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第121-123页
        6.3.6 实际样品分析第123-124页
        6.3.7 DNA的检测第124-125页
        6.3.8 ATP检测的优化第125-127页
        6.3.9 链霉亲和素的检测第127-128页
        6.3.10 基于液滴微流控芯片的ATP检测第128-129页
    6.4 小结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3页
总结与展望第133-134页
附录: 作者攻博期间已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影像组学在早期肺腺癌分型中的应用
下一篇:广西北部湾地区滨海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龙泾大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