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前言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起 | 第14-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选题缘起 | 第16-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财富 | 第18-19页 |
·财富回流现象 | 第19-20页 |
·其他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的对象、重点及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重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的基本逻辑模式、框架及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的基本逻辑模式 | 第23-24页 |
·研究的框架及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城市化机制解释基础的研究 | 第26-42页 |
·城市化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城市与城市化 | 第26-27页 |
·人与城市化 | 第27-28页 |
·财富与城市化 | 第28-29页 |
·国内外城市化机制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城市化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再认识 | 第33-40页 |
·城市化的认识论 | 第33-38页 |
·城市化的方法论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城市化衡量准则选取及现状的研究 | 第42-59页 |
·城市化准则选取 | 第42-44页 |
·准则概述 | 第42-43页 |
·城市化准则选取的必要性 | 第43页 |
·城市化准则选取的原则 | 第43-44页 |
·城市化的不同评判准则 | 第44-47页 |
·人口准则 | 第45页 |
·经济准则 | 第45-46页 |
·空间准则 | 第46页 |
·社会准则 | 第46-47页 |
·其他 | 第47页 |
·反思之一:城市化刚性准则面临的窘境 | 第47页 |
·财富:一种衡量城市化的新准则 | 第47-51页 |
·财富准则的客观性 | 第48页 |
·财富准则的合理性 | 第48-50页 |
·财富准则的科学性 | 第50页 |
·反思之二:城市化弹性准则构建的必要性 | 第50-51页 |
·财富回流:城市化中隐现的另类现象 | 第51-57页 |
·财富回流现象的背景 | 第51-53页 |
·财富回流现象的类型 | 第53-55页 |
·财富回流现象的原因 | 第55-56页 |
·财富回流现象的影响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基于两种不同层面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的探讨 | 第59-69页 |
·宏观层面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研究 | 第59-63页 |
·城市演化解释的宏观特征 | 第59-61页 |
·城市化解释的宏观逻辑 | 第61-63页 |
·反思之三:财富流动在宏观逻辑中扮演的角色 | 第63页 |
·微观层面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研究 | 第63-67页 |
·城市演化解释的微观特征 | 第64-65页 |
·城市化解释的微观逻辑 | 第65-66页 |
·反思之四:财富流动在徽观逻辑中扮演的角色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基于实践的城市化机制解释的探讨--关于徽州西溪南镇的实证研究 | 第69-90页 |
·实证研究的相关外部说明 | 第69-72页 |
·实证研究的对象选取说明 | 第69-71页 |
·实证研究的资料来源 | 第71-72页 |
·西溪南镇概况 | 第72-74页 |
·地理区位 | 第72页 |
·历史沿革 | 第72-73页 |
·空间布局 | 第73页 |
·人文资源 | 第73-74页 |
·西溪南的两种发展路径 | 第74-84页 |
·社会演化中的发展路径 | 第74-80页 |
·规划控制下的发展路径 | 第80-84页 |
·不同路径的逻辑比较与解析 | 第84-89页 |
·价值观念差异 | 第84-85页 |
·条件认识差异 | 第85-86页 |
·实践模式差异 | 第86页 |
·空间形态差异 | 第86-87页 |
·绩效评价差异 | 第87-89页 |
·反思之五:实证研究意义的认知 | 第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90-97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0页 |
·财富回流现象引发的再思考 | 第90-92页 |
·社会现象对城市理论发展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 第92-97页 |
·重新认识社会现象的地位 | 第93页 |
·社会现象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 第93-95页 |
·中国特色城市理论构建的尝试 | 第95-97页 |
后记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附录1:《丰南志》中记载建筑物、构筑物及遗迹列表 | 第102-108页 |
附录2:《丰南志》中记载的古木列表 | 第108-109页 |
附录3:《丰南志》中记载文献列表 | 第109-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