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5页
   ·课题研究的缘起与背景第9-10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论文框架第14-15页
2 我国“大学城”现象认知第15-29页
   ·“大学城”概述第15-17页
     ·“大学城”概念第15-16页
     ·“大学城”内涵第16-17页
   ·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第17-21页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第17-18页
     ·促进城市空间拓展第18-19页
     ·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第19-20页
     ·有利于资源集约共享第20-21页
   ·我国大学城的现状认识第21-26页
     ·用地性质单一、功能结构单一第21-23页
     ·空间形态分散,城市核心较弱第23-24页
     ·产学研——城市助推力尚未激活第24-25页
     ·城市空间品质落后第25-26页
   ·大学城“由区到城”演进的城市设计策略第26-29页
     ·大学城与城市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第26页
     ·城市空间多样性和开放性地塑造第26页
     ·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第26-29页
3 城市综合体及其对大学城转型的意义解析第29-43页
   ·城市综合体概念第29-31页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第29页
     ·城市综合体的内涵第29-31页
   ·城市综合体发展概述第31-35页
   ·城市综合体的理论基础第35-39页
     ·紧缩城市理论第35-36页
     ·“城中城”理论第36-37页
     ·共生理论第37-38页
     ·“协调单元”和“城市编织”理论第38-39页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第39-42页
     ·集约均衡的土地利用第39-40页
     ·多元复合的功能组织第40-41页
     ·内外一体的交通体系第41页
     ·城市效益和市场价值第41-42页
   ·城市综合体对大学城“由区到城”转变的指导意义第42-43页
4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研究第43-53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与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第43-46页
     ·与外部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第43-45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第45-46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与外部交通空间体系第46-50页
     ·与城市交通空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第46-47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空间设计要点第47-50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与外部景观空间体系第50-53页
     ·城市自然景观空间第50-51页
     ·城市人文景观空间第51-53页
5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研究第53-71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组织第53-57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配置第53-55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原则第55-56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组织方式第56-57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空间组合第57-66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空间组合原则第57-58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空间组合方法第58-60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常见公共空间形式第60-66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交通组织第66-70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方式第67-68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内外交通衔接第68-69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内部步行交通第69-70页
   ·大学城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形态第70-71页
6 杭州下沙大学生创业中心城市综合体设计实践第71-81页
   ·项目概况第71-73页
     ·项目背景第71-72页
     ·设计范围第72页
     ·设计原则第72页
     ·设计内容第72-73页
   ·功能配置第73-75页
     ·功能配置第73-74页
     ·功能布置第74-75页
   ·空间塑造第75-76页
   ·形象隐喻第76-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第87-9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政府支持的PPP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财富回流现象的城市化机制解释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