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不同热解条件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行为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方式第11-13页
        1.2.1 卫生填埋法第11-12页
        1.2.2 焚烧法第12页
        1.2.3 堆肥法第12-13页
    1.3 城市污水污泥的土地利用与未来发展第13-14页
    1.4 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处理与重金属稳定化第14-15页
        1.4.1 热解技术在污泥处理的应用第14页
        1.4.2 污泥热解处理与重金属稳定化第14-15页
    1.5 污泥热解炭第15-18页
        1.5.1 污泥热解炭的定义与应用第15-16页
        1.5.2 热解条件对污泥热解炭性质的影响第16页
        1.5.3 污泥热解炭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第16-17页
        1.5.4 污泥热解炭中重金属的评估方法第17-18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19页
        1.6.1 研究内容第18页
        1.6.2 研究目标第18页
        1.6.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1.6.4 技术路线第19页
2 污泥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价及生物有效性第19-24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1 污泥样品采集与制备第19-20页
        2.1.2 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第20-21页
            2.1.2.1 重金属总量第20页
            2.1.2.2 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第20-21页
            2.1.2.3 RAC风险评价第21页
        2.1.3 试剂与仪器第21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1-23页
        2.2.1 污泥中重金属的浓度及形态分布第21-23页
        2.2.2 RAC风险评价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高温处理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24-34页
    3.1 前言第24-2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3.2.1 样品的采集第25页
        3.2.2 污泥高温热解过程第25-26页
        3.2.3 分析方法第26页
            3.2.3.1 试样基本性质分析第26页
            3.2.3.2 重金属总量和形态分析第26页
            3.2.3.3 试样有效态含量测定第26页
            3.2.3.4 RAC风险评价方法第26页
            3.2.3.5 数据分析第2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6-33页
        3.3.1 高温热解对污泥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第26-27页
        3.3.2 高温热解对污泥炭结构特性的影响第27-29页
            3.3.2.1 FTIR分析第27-28页
            3.3.2.2 SEM分析第28-29页
        3.3.3 高温热解对污泥炭生物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3.4 高温热解对污泥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30-33页
            3.3.4.1 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第30-32页
            3.3.4.2 RAC风险评价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热解时间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34-41页
    4.1 前言第3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4.2.1 样品的采集第34页
        4.2.2 污泥热解过程第34页
        4.2.3 分析方法第3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4.3.1 停留时间对污泥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4-35页
        4.3.2 停留时间对污泥炭结构特性的影响第35-37页
            4.3.2.1 FTIR分析第35-36页
            4.3.2.2 SEM分析第36-37页
        4.3.3 停留时间对污泥炭生物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4.3.4 停留时间对污泥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38-41页
            4.3.4.1 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第38-40页
            4.3.4.2 RAC风险评价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页
5 稻壳不同添加比例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41-49页
    5.1 前言第41-4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2页
        5.2.1 样品的采集第42页
        5.2.2 污泥与稻壳混合热解过程第42页
        5.2.3 分析方法第4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5.3.1 稻壳不同添加比例对污泥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2-43页
        5.3.2 稻壳不同添加比例对污泥炭结构特性的影响第43-44页
            5.3.2.1 FTIR分析第43页
            5.3.2.2 SEM分析第43-44页
        5.3.3 稻壳不同添加比例对污泥炭生物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第44-46页
        5.3.4 稻壳不同添加比例对污泥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46-49页
            5.3.4.1 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第46-48页
            5.3.4.2 RAC风险评价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9-52页
    6.1 结论第49-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素指数施肥对水杉、池杉、落羽杉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下一篇:乌桕EST-SSR标记开发与遗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