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1 绪论 | 第16-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2.2 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 | 第25-2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5-27页 |
2.1.1 研究区范围界定 | 第25-26页 |
2.1.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6页 |
2.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6-27页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7-29页 |
3 河湟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过程 | 第29-41页 |
3.1 土地利用演变过程 | 第29-35页 |
3.1.1 土地利用演变过程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3.1.2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及其空间特征 | 第30-32页 |
3.1.3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 第32-33页 |
3.1.4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 | 第33-35页 |
3.2 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 第35-39页 |
3.2.1 景观格局指数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3.2.2 斑块类型水平特征 | 第37-39页 |
3.2.3 景观尺度水平特征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河湟地区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 第41-52页 |
4.1 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方法 | 第41-45页 |
4.2 单一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 第45-50页 |
4.2.1 固碳释氧功能评价 | 第45-46页 |
4.2.2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 第46-47页 |
4.2.3 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 第47-48页 |
4.2.4 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 | 第48-50页 |
4.3 生态系统功能总体评价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河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第52-58页 |
5.1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 第52-53页 |
5.2 河湟地区生态“源地”识别 | 第53-54页 |
5.3 河湟地区最小累积“阻力面”构建 | 第54-56页 |
5.4 河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8-60页 |
6.2 创新与不足 | 第60-61页 |
6.2.1 论文创新点 | 第60页 |
6.2.2 论文不足的地方 | 第60-61页 |
6.3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