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T酸废母液的特征 | 第11页 |
1.2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2页 |
1.2.1 氨氮的来源 | 第11-12页 |
1.2.2 氨氮的危害 | 第12页 |
1.3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 第12-21页 |
1.3.1 吹脱法与汽提法 | 第12-14页 |
1.3.2 超声波吹脱法 | 第14-15页 |
1.3.3 化学沉淀法 | 第15页 |
1.3.4 折点加氯法 | 第15-16页 |
1.3.5 离子交换法 | 第16页 |
1.3.6 电化学法 | 第16页 |
1.3.7 催化湿式氧化法 | 第16-17页 |
1.3.8 膜分离工艺 | 第17页 |
1.3.9 生物法 | 第17-19页 |
1.3.10 脱氨方法的确定 | 第19-21页 |
1.4 蒸氨工艺介绍及应用 | 第21-22页 |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1.6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5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6.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5-37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5-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原理 | 第28-31页 |
2.3 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37页 |
2.3.1 氨氮的测定 | 第31-33页 |
2.3.2 总氮的测定 | 第33-35页 |
2.3.3 阴离子的测定 | 第35-37页 |
第三章 T酸结晶废母液氨氮的脱除 | 第37-45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3.2.1 pH值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气液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 蒸氨动力学研究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Fenton氧化降解T酸萃余废母液 | 第45-55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2.1 H_2O_2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2 摩尔比(n(H_2O_2):n(FeSO_4)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4.2.3 pH值和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T酸萃余废母液氮的脱除 | 第55-67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5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5.2.1 pH值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5-59页 |
5.2.2 气液比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3 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0-63页 |
5.3 蒸氨动力学研究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