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福建地区刺激隐核虫对养殖大黄鱼的致病力研究及其临床防控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1 大黄鱼生物学研究及其产业开发第14-15页
        1.1.1 大黄鱼生物学研究第14-15页
        1.1.2 大黄鱼养殖现状及产业存在问题第15页
    1.2 大黄鱼病害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病毒性疾病第15页
        1.2.2 细菌性疾病第15-16页
        1.2.3 寄生性疾病第16-17页
    1.3 刺激隐核虫病研究概况第17-22页
        1.3.1 刺激隐核虫的发现及其分类学地位第17页
        1.3.2 刺激隐核虫生活史第17-18页
        1.3.3 刺激隐核虫流行情况第18-19页
        1.3.4 刺激隐核虫感染症状第19页
        1.3.5 刺激隐核虫的综合防治第19-22页
    1.4 本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2章 刺激隐核虫致病力研究第23-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1.1 包囊采集第23页
        2.1.2 包囊大小、孵化率及产率测定第23页
        2.1.3 幼虫存活时间及感染率测定第23-24页
        2.1.4 幼虫对大黄鱼的致死、半致死浓度测定第24页
        2.1.5 刺激隐核虫侵入鳃丝过程研究第24页
        2.1.6 数据分析第24页
    2.2 实验结果第24-30页
        2.2.1 包囊采集第24-25页
        2.2.2 包囊大小、孵化率及产率研究第25-27页
        2.2.3 幼虫生存力及感染率研究第27-28页
        2.2.4 幼虫对大黄鱼的致死、半致死浓度测定第28页
        2.2.5 刺激隐核虫侵入鳃丝过程观察第28-29页
        2.2.6 致病力分析第29-30页
    2.3 讨论第30-32页
第3章 中草药抑制刺激隐核虫世代繁殖效果的研究第32-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中草药对幼虫药浴杀灭实验第32-33页
        3.1.2 中草药抑制滋养体的形成第33页
        3.1.3 中草药对包囊发育影响第33-34页
        3.1.4 中草药对已患病鱼的治疗及其抑虫作用第34页
        3.1.5 数据分析第34页
    3.2 实验结果第34-40页
        3.2.1 中草药对幼虫杀灭效果分析第34-35页
        3.2.2 中草药抑制滋养体的形成效果分析第35-36页
        3.2.3 中草药对包囊发育抑制效果第36-37页
        3.2.4 中草药对自然患病鱼体中虫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效果分析第37-40页
    3.3 讨论第40-42页
        3.3.1 中草药抑制刺激隐核虫世代繁殖效果研究第40-41页
        3.3.2 中草药对自然患病鱼体中虫体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效果分析第41-42页
第4章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免疫酶活的影响第42-52页
    4.1 材料方法第42-43页
        4.1.1 实验用复方中草药第42页
        4.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第42-43页
        4.1.3 样品制备与检测第43页
        4.1.4 数据分析第43页
    4.2 实验结果第43-49页
        4.2.1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4.2.2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第44-45页
        4.2.3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碱性/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第45-46页
        4.2.4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4.2.5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的影响第47页
        4.2.6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4.2.7 复方中草药HD-2对大黄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4.3 讨论第49-52页
第5章 缓释型消毒剂防治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研究第52-6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5.1.1 生石灰缓释效果研究第52-53页
        5.1.2 刺激隐核虫幼虫及包囊对生石灰敏感性第53页
        5.1.3 挂袋对网衣附着细菌的控制作用和对大黄鱼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第53页
        5.1.4 数据分析第53-54页
    5.2 实验结果第54-57页
        5.2.1 生石灰缓释效果研究第54-55页
        5.2.2 刺激隐核虫幼虫及包囊对生石灰敏感性第55-56页
        5.2.3 挂袋对网箱网衣附着细菌的控制作用第56页
        5.2.4 挂袋对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第56-57页
    5.3 讨论第57-60页
        5.3.1 生石灰缓释效果研究第57-58页
        5.3.2 刺激隐核虫幼虫及包囊对生石灰敏感性分析第58页
        5.3.3 挂袋对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球藻和空心菜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环境及生长特性调控研究
下一篇:红白锦鲤不同颜色皮肤鳞片的转录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