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难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先秦儒家修身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3-18页 |
第一节 修身的观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修身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孔子的修身观 | 第18-30页 |
第一节 修身的内容 | 第18-21页 |
一、修身以仁 | 第19-20页 |
二、修身以礼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为仁由己 | 第21-23页 |
一、主体性 | 第21-22页 |
二、人性善——修身之可能性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修身的功夫 | 第23-28页 |
一、克己内省 | 第24-26页 |
二、博文约礼 | 第26-28页 |
三、躬行践履 | 第28页 |
第四节 为己,为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孟子的修身观 | 第30-40页 |
第一节 修身的内容——仁义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修身与性善 | 第31-34页 |
一、心性之善端 | 第31-32页 |
二、以心善证性善 | 第32-34页 |
第三节 修身的功夫 | 第34-38页 |
一、心之存养与扩充 | 第34-36页 |
二、善养浩然之气 | 第36页 |
三、反求诸己 | 第36-38页 |
第四节 修身与仁政 | 第38-40页 |
一、性善与仁政 | 第38页 |
二、修德正身而后正人 | 第38-39页 |
三、自反与为政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荀子的修身观 | 第40-52页 |
第一节 修身的内容——礼义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修身与性恶 | 第42-44页 |
第三节 修身的功夫 | 第44-50页 |
一、心知“道” | 第44-47页 |
二、师法劝学 | 第47-50页 |
第四节 修身与君子人格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在演变及其对现代道德修养的启示 | 第52-56页 |
第一节 修身思想的内在演变 | 第52-54页 |
第二节 修身思想对现代道德修养的启示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