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县级财政 | 第20页 |
2.1.2 县级基本财力 | 第20-21页 |
2.1.3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4-25页 |
2.2.4 转移支付理论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山东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3.1 山东省保障县级基本财力的政策措施 | 第27-29页 |
3.1.1 “五奖一补”政策的实行 | 第27页 |
3.1.2 省直管县 | 第27-28页 |
3.1.3 山东省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 第28-29页 |
3.2 山东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沂源县为例 | 第29-33页 |
3.2.1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取得的成效 | 第29-31页 |
3.2.2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山东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能力的因子分析 | 第35-48页 |
4.1 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和模型 | 第35-36页 |
4.1.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 第35页 |
4.1.2 一般因子分析模型 | 第35-36页 |
4.2 山东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能力的因子分析 | 第36-43页 |
4.2.1 数据整理 | 第36-38页 |
4.2.2 实证分析 | 第38-43页 |
4.3 县域之间基本财力保障能力差距大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4.3.1 经济方面 | 第43-44页 |
4.3.2 财政体制方面 | 第44-46页 |
4.3.3 管理方面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国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经验借鉴 | 第48-54页 |
5.1 国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主要做法 | 第48-51页 |
5.1.1 美国 | 第48-49页 |
5.1.2 日本 | 第49-50页 |
5.1.3 法国 | 第50-51页 |
5.2 国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经验借鉴 | 第51-52页 |
5.2.1 财政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 | 第51-52页 |
5.2.2 赋予地方一定税率决定权 | 第52页 |
5.2.3 政府内部管理引进绩效评估机制,创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 | 第52页 |
5.2.4 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 第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增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6.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培育财源 | 第54-55页 |
6.2 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完善对县级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5-56页 |
6.2.1 理顺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 第55页 |
6.2.2 赋予县级政府部分税收立法权 | 第55页 |
6.2.3 调整转移支付结构,改进转移支付分配方式 | 第55-56页 |
6.3 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第56-57页 |
6.3.1 财政监督制度化建设,内外监督相结合,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 第56-57页 |
6.3.2 建立资金使用量化考核体系 | 第57页 |
6.4 创建县域政府间合作机制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