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1.1 甲酸概述 | 第18-21页 |
1.1.1 甲酸性质 | 第18页 |
1.1.2 甲酸用途及生产工艺 | 第18-19页 |
1.1.2.1 甲酸用途 | 第18-19页 |
1.1.2.2 甲酸生产工艺 | 第19页 |
1.1.3 甲酸毒性 | 第19-21页 |
1.2 心血管疾病及其NO/CGMP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2.1 心血管疾病概述 | 第21-22页 |
1.2.2 NO/cGMP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 甲醇、甲醛、甲酸的代谢转化关系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 课题的设立依据,研究意义以及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甲酸对大鼠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第26-34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实验试剂及溶液 | 第26-27页 |
2.2.2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2.3 实验方案 | 第27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5 实验内容 | 第28页 |
2.2.5.1 甲酸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的张力影响 | 第28页 |
2.2.5.2 不同离子通道和信号通路在甲酸影响血管环张力中的作用 | 第28页 |
2.2.6 统计处理 | 第28-29页 |
2.3 结果 | 第29-32页 |
2.3.1 甲酸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第29页 |
2.3.2 L-NAME对甲酸作用于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3 NS-2028对甲酸作用于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4 TEA等离子通道阻断剂对甲酸作用于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第31页 |
2.3.5 普萘洛尔等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甲酸作用于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甲酸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血管环收缩的影响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3.2.2 实验材料以及溶液 | 第34-35页 |
3.2.3 实验方案 | 第35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5 实验内容 | 第36-37页 |
3.2.5.1 甲酸对CaC1_2累加收缩血管环效应的影响 | 第36页 |
3.2.5.2 甲酸对KCl累加收缩血管环效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5.3 甲酸对NE累加收缩血管环效应的影响 | 第37页 |
3.2.6 统计处理 | 第37页 |
3.3 结果 | 第37-39页 |
3.3.1 甲酸对CaC1_2引起主动脉血管环收缩的影响 | 第37页 |
3.3.2 甲酸对KCl引起主动脉血管环收缩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甲酸对NE引起主动脉血管环收缩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讨论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甲酸对大鼠血管NO/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4.2.2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4.2.3 实验方案 | 第43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4.2.4.1 RT-PCR检测步骤 | 第43-44页 |
4.2.4.2 WesternBlot检测步骤 | 第44-45页 |
4.2.4.3 NO/cGMP通路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 第45-46页 |
4.2.5 实验内容 | 第46页 |
4.2.5.1 甲酸对主动脉血管中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6页 |
4.2.5.2 甲酸对主动脉血管中NO含量及NOS酶活力的影响 | 第46页 |
4.2.5.3 甲酸对主动脉血管中cGMP及cAMP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4.2.6 统计处理 | 第46页 |
4.3 结果 | 第46-53页 |
4.3.1 不同浓度甲酸对NOS三种亚型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2 不同浓度甲酸对NOS三种亚型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3 不同浓度甲酸对NOS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4 不同浓度甲酸对NO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4.3.5 不同浓度甲酸对cGMP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6 不同浓度甲酸对cAMP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讨论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