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问题起源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问题起源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1.2.1 于成龙研究成果现状 | 第10-12页 |
1.2.2 于成龙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于成龙廉政观形成的背景和历程 | 第14-26页 |
2.1 于成龙廉政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4-19页 |
2.1.1 于成龙廉政观形成的社会环境 | 第14-16页 |
2.1.2 于成龙廉政观形成的政治环境 | 第16-17页 |
2.1.3 于成龙廉政观形成的人文环境 | 第17-19页 |
2.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19-22页 |
2.2.1 家庭教育之自上而下的告诫式廉政教育 | 第19-20页 |
2.2.2 清朝朝官学中儒学思想为主的廉政教育 | 第20-21页 |
2.2.3 教育主客体合一情况下的自我廉政教育认知 | 第21-22页 |
2.3 于成龙廉政观的形成历程 | 第22-26页 |
3 于成龙廉政观的内容 | 第26-40页 |
3.1 于成龙自律奉廉的廉政理念 | 第26-31页 |
3.1.1 自律其心 | 第26-29页 |
3.1.2 自律其身 | 第29-31页 |
3.1.3 自律其家 | 第31页 |
3.2 于成龙为民务实的廉政理念 | 第31-35页 |
3.2.1 鼓励垦荒、奖励农耕的民本思想 | 第32页 |
3.2.2 官民相济、克己赈灾的民本思想 | 第32-33页 |
3.2.3 处实效功、惠民便民的民本思想 | 第33-35页 |
3.3 于成龙以吏治为重的廉政理念 | 第35-40页 |
3.3.1 以法规制贪腐的吏治观 | 第35-37页 |
3.3.2 严厉惩处贪腐的吏治观 | 第37页 |
3.3.3 选贤任能的吏治观 | 第37-40页 |
4 于成龙廉政观的基本特征 | 第40-42页 |
4.1 注重伦理政治 | 第40页 |
4.2 注重道德自律 | 第40-41页 |
4.3 注重德法结合 | 第41-42页 |
5 于成龙廉政观的现实意义 | 第42-50页 |
5.1 对新时期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42-45页 |
5.1.1 必须充分认识到廉政思想建设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 第43页 |
5.1.2 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干部队伍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5.1.3 必须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要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 第44-45页 |
5.2 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廉政思想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45-50页 |
5.2.1 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目标的重要性 | 第45页 |
5.2.2 树立节俭清廉、与民同甘共苦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 第45-46页 |
5.2.3 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性 | 第46页 |
5.2.4 树立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