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大客车外滑移门结构优化及性能仿真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大客车车门分类及结构形式第10-13页
        1.2.1 客车车门的分类第10-11页
        1.2.2 国内客车门结构形式第11-13页
    1.3 外滑移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5-18页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大客车外滑移门结构设计与理论计算第18-36页
    2.1 大客车外滑移门运动过程分析第18页
    2.2 车门外摆移出机构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方法第18-20页
        2.2.1 大客车外滑移门的结构设计要求第18-19页
        2.2.2 机构设计方法介绍第19-20页
        2.2.3 车门外摆移出机构的设计方法第20页
    2.3 新型大客车外滑移门结构设计第20-26页
        2.3.1 新型滑套四杆移出机构的设计第20-21页
        2.3.2 导轨的设计第21-22页
        2.3.3 大客车外滑移门整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第22-26页
    2.4 大客车外滑移门的参数选择与启闭性能计算第26-29页
        2.4.1 尺寸参数及性能参数的选择第26页
        2.4.2 同步带传动参数的选择第26页
        2.4.3 车门启闭性能计算第26-28页
        2.4.4 滑动轴挠度计算第28-29页
    2.5 滑套四杆移出机构移出过程的理论分析第29-35页
        2.5.1 滑套四杆移出机构移出过程的运动轨迹理论计算第29-31页
        2.5.2 滑套四杆移出机构移出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模拟分析第31-32页
        2.5.3 摇臂平行四杆机构的动力学理论分析及计算第32-34页
        2.5.4 滑套四杆移出机构滑移过程的理论分析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ADAMS的外滑移门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36-49页
    3.1 三维建模软件UGNX简介第36-37页
    3.2 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简介第37-41页
        3.2.1 ADAMS主要模块介绍第37-38页
        3.2.2 ADAMS运动学理论分析第38-39页
        3.2.3 ADAMS动力学理论分析第39-41页
    3.3 大客车外滑移门三维实体建模与装配第41-44页
        3.3.1 大客车外滑移门主要零部件模型的建立第41-43页
        3.3.2 大客车外滑移门模型的装配第43-44页
    3.4 大客车外滑移门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44-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大客车外滑移门性能仿真分析第49-68页
    4.1 三种类型导轨约束下车门运动轨迹分析第49-50页
    4.2 滚轮与导轨间的接触力分析第50-53页
        4.2.1 接触力的定义与设计方法第50-51页
        4.2.2 接触力相关参数设定第51-52页
        4.2.3 接触力仿真分析第52-53页
    4.3 电机驱动函数的设计与编制第53-58页
        4.3.1 三类电机驱动函数的设计第54-57页
        4.3.2 STEP函数和IF函数介绍第57-58页
        4.3.3 三类电机驱动函数的编写第58页
    4.4 外滑移门开启速度仿真分析第58-61页
    4.5 外滑移门开启加速度仿真分析第61-64页
        4.5.1 外滑移门导轨参数优化第63-64页
    4.6 外滑移门上下运动轨迹一致性仿真分析第64-66页
    4.7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外滑移门主要部件结构优化设计第68-80页
    5.1 有限元分析研究方法第68-69页
    5.2 相关软件介绍第69-70页
        5.2.1 HyperMesh介绍第69-70页
        5.2.2 OptiStruct介绍第70页
    5.3 滑套四杆移出机构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5.3.1 摇臂1拓扑优化三要素定义第71页
        5.3.2 摇臂1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1页
    5.4 摇臂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1-75页
        5.4.1 边界条件处理第71-72页
        5.4.2 摇臂受力工况第72-73页
        5.4.3 网格划分及约束、载荷的施加第73-74页
        5.4.4 拓扑优化设置第74-75页
    5.5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第75-76页
    5.6 摇臂1拓扑优化前后静力学性能对比第76-78页
        5.6.1 摇臂1优化前后的应力分析第76-77页
        5.6.2 摇臂1优化前后形变分析第77-78页
    5.7 摇臂2有限元分析第78-79页
        5.7.1 摇臂2应力分析第78-79页
        5.7.2 摇臂2形变分析第79页
    5.8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6.1 结论第80-81页
    6.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传感器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压力波法输气管道水合物堵塞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