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混频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射频接收机结构 | 第12-22页 |
2.1 超外差接收机 | 第12-13页 |
2.2 零中频接收机 | 第13-14页 |
2.3 低中频接收机 | 第14页 |
2.4 镜像抑制结构接收机 | 第14-20页 |
2.4.1 镜像信号 | 第15页 |
2.4.2 滤波型镜像抑制结构 | 第15-16页 |
2.4.3 多次变频镜像抑制结构 | 第16-17页 |
2.4.4 Hartely镜像抑制混频结构 | 第17-18页 |
2.4.5 Weaver镜像抑制混频结构 | 第18-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混频器原理 | 第22-36页 |
3.1 混频器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3.2 混频器主要技术指标 | 第23-27页 |
3.2.1 转换增益 | 第23-24页 |
3.2.2 噪声系数 | 第24页 |
3.2.3 线性范围 | 第24-27页 |
3.2.4 镜像抑制比 | 第27页 |
3.2.5 端口隔离度 | 第27页 |
3.3 混频器的分类 | 第27-33页 |
3.3.1 无源混频器 | 第27-30页 |
3.3.2 有源混频器 | 第30-33页 |
3.4 两种正交混频核心单元比较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镜像抑制混频器电路设计 | 第36-58页 |
4.1 缓冲电路 | 第37-40页 |
4.1.1 缓冲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4.1.2 缓冲电路仿真 | 第38-40页 |
4.2 混频器核心单元 | 第40-43页 |
4.2.1 混频核心单元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4.2.2 混频核心单元电路仿真 | 第42-43页 |
4.3 无源多相滤波器 | 第43-47页 |
4.3.1 无源多相滤波器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4.3.2 无源多相滤波器电路仿真 | 第46-47页 |
4.4 求和电路 | 第47-49页 |
4.4.1 求和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4.4.2 求和电路仿真 | 第48-49页 |
4.5 偏置电路 | 第49-51页 |
4.5.1 偏置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4.5.2 偏置电路仿真 | 第50-51页 |
4.6 镜像抑制混频器整体电路仿真 | 第51-56页 |
4.6.1 转换增益仿真 | 第51-52页 |
4.6.2 噪声系数仿真 | 第52-54页 |
4.6.3 镜像抑制比仿真 | 第54-55页 |
4.6.4 输入1dB压缩点仿真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镜像抑制混频器版图设计 | 第58-68页 |
5.1 版图设计准备工作 | 第58-62页 |
5.1.1 版图设计流程 | 第58-59页 |
5.1.2 版图设计注意事项 | 第59-61页 |
5.1.3 基于TSMC0.18μmCMOS工艺的版图设计规则介绍 | 第61-62页 |
5.2 电路版图设计 | 第62-67页 |
5.2.1 整体电路版图设计 | 第62-63页 |
5.2.2 混频核心单元模块版图 | 第63-64页 |
5.2.3 无源多项滤波模块版图 | 第64页 |
5.2.4 其他模块版图 | 第64-65页 |
5.2.5 版图仿真 | 第65-66页 |
5.2.6 指标对比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8-7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