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分散Fe3+活性中心多相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6-33页
    1.1 前言第16页
    1.2 苯和苄基氯傅克法合成苯甲烷第16-24页
        1.2.1 苯和苄基氯傅克法合成二苯甲烷的反应机理第16-17页
        1.2.2 苯和苄基氯傅克法合成二苯甲烷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2.1 均相催化剂第17-18页
            1.2.2.2 多相催化剂第18-22页
        1.2.3 铁基催化剂在苯和苄基氯傅克反应中的应用第22-24页
    1.3 介孔材料概述第24-29页
        1.3.1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第24-27页
            1.3.1.1 软模板法第24-26页
            1.3.1.2 硬模板法第26-27页
        1.3.2 介孔材料的负载与复合第27-28页
            1.3.2.1 直接合成法第27页
            1.3.2.2 后合成法第27-28页
        1.3.3 介孔材料的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第28-29页
    1.4 杂化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合成第29-32页
        1.4.1 硅杂化介孔碳的合成第30-31页
        1.4.2 负载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硅杂化介孔碳的合成及应用第31-32页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2-33页
2 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第33-40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3-34页
        2.1.1 实验仪器第33-34页
        2.1.2 实验材料第34页
    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115-117]第34-37页
        2.2.0 热重分析(TG)第34-35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35页
        2.2.2 N_2吸-脱附第35-36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6页
        2.2.4 红外光谱(IR)第36-37页
        2.2.5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37页
    2.3 催化性能评价第37-40页
        2.3.1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7-38页
        2.3.2 产物分析方法[118]第38-40页
3 溶胶-凝胶法合成包覆型Fe_2O_3/SiO_2催化剂第40-49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40-41页
    3.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41-45页
        3.3.1 催化剂的TG表征第41页
        3.3.2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41-42页
        3.3.3 催化剂的N_2吸-脱附表征第42-43页
        3.3.4 催化剂的TEM表征第43-44页
        3.3.5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表征第44页
        3.3.6 催化剂的H_2-TPR表征第44-45页
    3.4 包覆型Fe_2O_3/SiO_2催化合成二苯甲烷第45-48页
        3.4.1 反应条件对Fe_2O_3/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3.4.2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自组装法合成有序介孔Fe_2O_3/SiO_2催化剂第49-56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第49-50页
        4.2.1 低分子量酚醛预聚体(PF)的合成第49-50页
        4.2.2 C-SiO_2杂化介孔材料的合成第50页
        4.2.3 Fe_2O_3/SiO_2杂化介孔材料的合成第50页
    4.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50-54页
        4.3.1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50-51页
        4.3.2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表征第51-52页
        4.3.3 催化剂的N_2吸-脱附表征第52-53页
        4.3.4 催化剂的TEM表征第53-54页
    4.4 有序介孔Fe_2O_3/C-SiO_2催化合成二苯甲烷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浸渍法合成有序介孔Fe_2O_3/C-SiO_2催化剂第56-67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催化剂的制备第56-57页
        5.2.1 载体MCS的制备第56-57页
        5.2.2 Fe/MCS复合体的制备第57页
    5.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57-64页
        5.3.1 焙烧温度对Fe/MCS-0.5-t复合材料的影响第57-61页
            5.3.1.1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57-58页
            5.3.1.2 催化剂的N_2吸-脱附表征第58-59页
            5.3.1.3 催化剂的TEM表征第59-60页
            5.3.1.4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表征第60-61页
        5.3.2 载铁量对Fe/MCS-z-600复合材料的影响第61-64页
            5.3.2.1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61-62页
            5.3.2.2 催化剂的N_2吸-脱附表征第62-63页
            5.3.2.3 催化剂的TEM表征第63-64页
            5.3.2.4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表征第64页
    5.4 负载型有序介孔Fe_2O_3/C-SiO_2催化合成二苯甲烷第64-66页
    5.5 木章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创新点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作者简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VCOM的黄海北部海区虾夷扇贝幼虫时空分布的数值研究
下一篇:仿刺参C型凝集素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