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传统仕女形象的绘画转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0.2 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0.3 研究创新点第14页
    0.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4-17页
第1章 传统仕女画概述第17-23页
    1.1 传统仕女画概念第17-18页
    1.2 传统仕女画绘画特点第18-20页
        1.2.1 装饰性第18-19页
        1.2.2 局限性第19页
        1.2.3 时代性第19页
        1.2.4 审美性第19-20页
    1.3 传统仕女画表现技法及构成形式第20-23页
        1.3.1 用线第20页
        1.3.2 设色第20-21页
        1.3.3 构图第21-23页
第2章 传统仕女形象绘画的现代转型第23-36页
    2.1 转型的背景第23-27页
        2.1.1 科学理性的传入第23-24页
        2.1.2 文人的倡导第24-25页
        2.1.3 女性地位的提升第25-26页
        2.1.4 大众的审美取向第26-27页
    2.2 转型的过程第27-29页
        2.2.1 民国时期第27页
        2.2.2 建国十七年时期第27-29页
        2.2.3 改革开放时期第29页
    2.3 转型后的绘画特点第29-36页
        2.3.1 渲染夸张第30页
        2.3.2 唯美诗意第30-31页
        2.3.3 风格迥然第31-32页
        2.3.4 西画中用——传统的突破第32-34页
        2.3.5 意象表达——语言的突破第34-36页
第3章 传统仕女形象绘画转型实践第36-46页
    3.1 创作审美主体继承性与现代性第36-37页
    3.2 立意内涵的拓展第37页
    3.3 创作过程第37-41页
        3.3.1 前期实践阶段第37-39页
        3.3.2 后期实践阶段第39-41页
    3.4 绘画语言的相关转换第41-46页
        3.4.1 意象的造型、构成的整合第41-43页
        3.4.2 肌理的随性、可控的意念第43-45页
        3.4.3 流动的色块、色域的融合第45-46页
第4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附录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涛绘画创作论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安仁城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