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葡萄科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 第11页 |
·葡萄科生物学特征 | 第11页 |
·葡萄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葡萄科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抗炎镇痛作用 | 第13页 |
·抗氧化及祛热,镇咳作用 | 第13页 |
·保肝作用 | 第13页 |
·抗细胞毒副作用 | 第13-14页 |
·抗心血管疾病作用 | 第14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4页 |
·其它作用 | 第14页 |
·葡萄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葡萄属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葡萄属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 第15页 |
·葡萄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 第15页 |
·葡萄属植物的营养保健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黄酮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黄酮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 第18-19页 |
·溶剂法 | 第18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 | 第18页 |
·加压热水萃取方法 | 第18-19页 |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19页 |
·柱层析法 | 第19页 |
2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19页 |
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鸡足葡萄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 第20页 |
·鸡足葡萄黄酮类成分的初步研究 | 第20页 |
·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与总黄酮测定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鸡足葡萄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 第21-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材料 | 第2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黄酮提取部位定性检识反应 | 第21页 |
·芦丁标准液的制备 | 第21页 |
·色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2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22页 |
·供试液的制备 | 第22页 |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2-23页 |
·回收率测定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黄酮提取部位定性检识反应 | 第23页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3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3-24页 |
·鸡足葡萄叶、茎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5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25页 |
3 讨论 | 第25-28页 |
·气象因子对鸡足葡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鸡足葡萄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叶龄对鸡足葡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土壤环境对鸡足葡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鸡足葡萄黄酮类成分的初步研究 | 第2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2页 |
·样品处理 | 第28-29页 |
·酸乙酯浸膏的处理 | 第29页 |
·粗提液定性检验 | 第29-30页 |
·薄层层析鉴别 | 第30页 |
·紫外光谱扫描 | 第30-31页 |
·鸡足葡萄总黄酮成份的HPLC分析 | 第31页 |
·洗脱液不同馏份的HPLC分析 | 第31页 |
·鸡足葡萄的芦丁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黄酮类化合物定性检验结果 | 第32页 |
·薄层鉴别 | 第32-34页 |
·薄层层析鉴别系统的选择 | 第32-33页 |
·不同产地总黄酮的薄层层析鉴别比较 | 第33-34页 |
·洗脱液不同馏份的薄层层析鉴别分析 | 第34页 |
·紫外光谱扫描 | 第34-35页 |
·鸡足葡萄总黄酮成份的HPLC分析 | 第35-39页 |
·洗脱液不同馏份的HPLC分析 | 第39-40页 |
·鸡足葡萄的芦丁含量的测定 | 第40-43页 |
·芦丁对照品的全波段扫描 | 第40-41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1-42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2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2页 |
·样品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与总黄酮测定 | 第4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4页 |
·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工作 | 第44页 |
·试验设计 | 第44-46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的外植体在相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培养效果的比较 | 第45页 |
·不同升汞灭菌时间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 | 第45页 |
·光照时间对鸡足葡萄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温度,光照强度范围组合对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部位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不同培养基对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的外植体在相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培养效果的比较 | 第46-47页 |
·不同升汞灭菌时间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 | 第47页 |
·光照时间对鸡足葡萄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温度,光照强度范围组合对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 第48页 |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鸡足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8-49页 |
·鸡足葡萄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 | 第50页 |
·不同培养基对鸡足葡萄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激素浓度对鸡足葡萄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51页 |
·光照强度与温度对鸡足葡萄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51页 |
·外植体与相应诱导愈伤组织中的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图一 | 第58-59页 |
附图二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