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和相关问题 | 第16-19页 |
1.2.1 云计算技术现状 | 第16-17页 |
1.2.2 云计算安全现状 | 第17-18页 |
1.2.3 云计算数据安全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9-20页 |
1.4 论文结构和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2.1 属性加密的相关定义 | 第23-25页 |
2.1.1 访问结构 | 第23-24页 |
2.1.2 阈值结构 | 第24页 |
2.1.3 访问树结构 | 第24-25页 |
2.1.4 秘密共享 | 第25页 |
2.2 格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2.1 格 | 第25-26页 |
2.2.2 离散高斯分布 | 第26-27页 |
2.2.3 LWE | 第27-28页 |
2.2.4 格上相关算法 | 第28-29页 |
2.3 同态加密算法 | 第29-30页 |
2.4 可证明安全理论 | 第30-32页 |
2.4.1 随机预言机模型 | 第31页 |
2.4.2 标准模型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云环境下数据风险和风险防范技术 | 第35-43页 |
3.1 云环境下数据的风险 | 第35-37页 |
3.2 数据共享风险防范技术 | 第37-39页 |
3.2.1 访问控制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3.2.2 属性加密的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3.3 数据托管风险防范技术 | 第39-41页 |
3.3.1 同态加密算法 | 第39-40页 |
3.3.2 数据泄露追踪技术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用于访问控制的属性加密算法改进 | 第43-61页 |
4.1 符号表示 | 第43页 |
4.2 属性加密简述 | 第43-45页 |
4.2.1 形式化定义 | 第43-44页 |
4.2.2 安全模型 | 第44-45页 |
4.3 改进前的属性加密方案 | 第45-51页 |
4.3.1 方案构造 | 第45-46页 |
4.3.2 正确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3 方案安全性证明 | 第47-49页 |
4.3.4 参数设定 | 第49-51页 |
4.4 一个支持多值属性的多授权机构MAMV-CP-ABE | 第51-59页 |
4.4.1 方案构造 | 第52-54页 |
4.4.2 正确性分析 | 第54-56页 |
4.4.3 系统更新分析 | 第56页 |
4.4.4 方案安全性证明 | 第56-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抗双方泄漏抵赖的云端数据托管协议 | 第61-75页 |
5.1 符号表示 | 第61页 |
5.2 匹配同态加密特性的加密算法 | 第61-62页 |
5.3 水印算法 | 第62页 |
5.4 托管协议模型 | 第62-64页 |
5.4.1 上传交互模型 | 第62-63页 |
5.4.2 下载交互模型 | 第63-64页 |
5.5 模型安全性分析 | 第64-65页 |
5.5.1 数据上传协议 | 第64页 |
5.5.2 数据下载协议 | 第64-65页 |
5.6 实现与实验 | 第65-74页 |
5.6.1 方案实现 | 第65-70页 |
5.6.2 实验参数 | 第70-71页 |
5.6.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