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论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本文思路与框架 | 第8-9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五、“设计史论类”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诞生之初的学术环境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清末“癸卯学制”颁布后的工艺学堂和手工教育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民国初期图案、工艺及手工教育的实施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诞生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 第19-36页 |
第一节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组织与安排 | 第19-27页 |
第二节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的师资构成 | 第27-32页 |
第三节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教与学的互动 | 第32-36页 |
第三章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本土化 | 第36-54页 |
第一节 设计史论的最初践行者:上海美专设计实践类课程 | 第36-39页 |
第二节 西学中用的设计史论成果:理论类教师及其著述推动实践课程的本土化 | 第39-49页 |
第三节 设计史论基调的传承:上海美专设计史论本土化的后续影响 | 第49-54页 |
第四章 上海美专设计史论类课程教学的价值体现 | 第54-59页 |
第一节 与时俱进:设计史论类课程的时代适应性 | 第55页 |
第二节 互为表里: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共生性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市场应用:设计实践课程的开拓性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8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